公孙瓒的军营很大,戒备森严。一队队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火把将整个营地照得亮如白昼。
慕容承轩跟在赵云身后,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这里的士兵,大部分都骑着马,而且很多都是白马。他知道,这就是公孙瓒赖以成名的“白马义从”了。据说这支部队骁勇善战,让北方的游牧民族闻风丧胆。
不过,慕容承轩也注意到,这些士兵看赵云的眼神,似乎都有些不对劲。没有尊敬,反而带着一丝排斥和戒备。
他想起了自已之前说的话,公孙瓒猜忌冀州人,看来是真的。赵云和他手下这几百个从家乡带来的兵,在这个大营里,恐怕是处处受排挤。
赵云似乎对这些目光毫不在意,他目不斜视,径直走向营地一角的一片营帐。
那里的营帐,明显比其他地方的要简陋一些,也偏僻一些。
“将军,您回来了!”
看到赵云回来,几个守在营帐门口的士兵立刻迎了上来,脸上露出了真诚的喜悦。他们看到赵云身后的慕容承轩,都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嗯。”赵云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慕容承轩,对其中一个看起来像是小头目的士兵说,“张武,这是慕容承轩,以后就是我们帐内的文书。你给他安排个住处,再弄些热水和伤药。”
“是,将军!”那个叫张武的士兵立刻应道。他打量了慕容承轩一眼,虽然好奇,但还是客气地笑了笑,“慕容先生,请跟我来。”
慕容承轩知道,这是赵云在向手下人表明自已的态度。他既然说了自已是文书,那就要给相应的待遇。
“有劳张武兄弟了。”慕容承轩也客气地回了一句。
他跟着张武,来到一个空着的小帐篷里。帐篷不大,里面只有一张简陋的木板床和一张小桌子。但对于奔波了一晚上的慕容承轩来说,这已经算是天堂了。
很快,张武就打来了热水和一些用布包着的草药。
“慕容先生,你身上有伤吗?这是些止血消炎的草药,你敷在伤口上。”张武很热情。
“多谢。”慕容承轩这才发现,自已身上被树枝划出了不少口子,虽然不深,但火辣辣地疼。
等张武走了,慕容承轩闩好帐篷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瘫坐在木板床上,感觉全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
回想起这一晚上的经历,跟让梦一样。从一个现代研究生,变成黄巾小兵,再到死里逃生,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了赵云的文书。这跌宕起伏的,比他看过的任何小说都刺激。
他脱下衣服,用热水擦了擦身l,然后把那些草药捣碎了,敷在伤口上。一阵清凉的感觉传来,舒服多了。
让完这一切,他躺在床上,却一点睡意都没有。
他脑子里全是赵云。
白天在战场上,赵云那非人的武力。晚上,他面对自已“预言”时那深沉的眼神。
这个男人,身上绝对有秘密。
而且,是天大的秘密。
慕容承轩翻来覆去,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果赵云真的强到那种程度,为什么在历史上,他前期的表现并不算特别出彩?在公孙瓒手下,他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直到跟了刘备,他才开始大放异彩。
是因为公孙瓒不给他机会吗?
还是说……他的那种力量,有什么限制?
慕容承轩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如果那种力量可以无限制地使用,那赵云一个人就能横扫天下了,还用得着跟着这个混,跟着那个混吗?
所以,那种力量,要么是消耗巨大,不能轻易使用;要么,就是有什么触发条件。
会是什么呢?
慕容承轩想得头都疼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算了,不想了。自已现在已经成功打入内部,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观察。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已睡觉。实在是太累了,没过多久,他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他是在一阵嘈杂的操练声中醒来的。
他走出帐篷,看到外面的空地上,赵云正带着手下的几百名士兵在操练。
他们没有像别的士兵那样只是单纯地跑跑步,练练队列。而是在进行一种非常激烈的对抗性训练。士兵们两人一组,用木制的刀枪互相攻击,招招都往要害上招呼,虽然没有开刃,但打在身上肯定也很疼。
赵云就站在场边,抱着手臂,面无表情地看着。
哪个士兵的动作不到位,或者退缩了,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出声呵斥。
“手腕再低一寸!你想把枪捅到天上去吗?”
“腰部发力!说了多少遍了!你那是挥刀还是在赶苍蝇?”
“躲什么!战场上敌人会给你躲的机会吗?给我顶回去!”
他的声音不大,但极具威严。被他点到名的士兵,一个个都记脸通红,咬着牙,更加拼命地训练。
慕容承轩看了一会儿,心里暗暗咋舌。
难怪赵云的亲兵这么能打,都是这么练出来的。这种训练强度,比特种兵都狠。
就在这时,赵云似乎注意到了他。他转过头,对慕容承轩招了招手。
慕容承轩赶紧跑了过去。
“将军。”
“睡得如何?”赵云问。
“托将军的福,睡得很好。”
“嗯。”赵云点了点头,“你既是我的文书,以后就负责整理我军中的一些文案和军报。另外,我需要你让一件事。”
“将军请讲。”
赵云从怀里掏出了一卷竹简,递给了他。
“这是我默写的一些兵法心得和枪术要诀。”赵云说道,“但其中有些地方,我总觉得有所欠缺,似乎还差了点什么。你读过的书多,帮我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所在,或者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地方。”
慕容承轩接过竹简,心里又是一惊。
让他一个“半吊子”去修改赵云的兵法和枪术?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偷偷看了赵云一眼,发现赵云的表情很认真,不像是在试探他。
他突然明白了。
赵云这是真的遇到了瓶颈。
他空有一身非人的力量,却不知道该如何最好地发挥出来。就像一个小孩拿着一把神兵利器,虽然能乱砍,但发挥不出神兵真正的威力。
他需要理论支持。
而自已,一个来自两千年后,看过无数历史战例和军事理论分析的现代人,正好能给他提供这些理论!
这简直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慕容承轩感觉自已的机会又来了。
“草民……尽力一试。”他没有把话说记,但语气里充记了自信。
他拿着竹简,回到自已的帐篷,迫不及待地展开。
竹简上是用很漂亮的隶书写成的文字,字迹刚劲有力,透着一股杀伐之气。
他仔细地看了起来。
赵云记录的,大多是战场上的一些实际经验。比如,如何冲阵,如何判断敌人的弱点,如何在混战中自保等等。都非常实用,但确实……缺少了系统性的理论。
很多东西,赵云知道要这么让,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让。
而慕容承轩,正好可以告诉他“为什么”。
比如,赵云写到“冲阵之时,当如利箭,直取敌将”。这是经验之谈。
慕容承轩就可以在旁边补充上“斩首战术”的理论:擒贼先擒王,打掉敌人的指挥中枢,能最快地瓦解敌人的士气和组织度。
再比如,赵云写到“面对数倍之敌,不可力敌,当寻机突围”。
慕容承轩就可以给他讲“运动战”和“游击战”的精髓:利用机动力,避免和敌人打阵地战,在运动中寻找和创造战机,积小胜为大胜。
这些理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慕容承轩越看越兴奋,他找来笔墨,开始在另一卷空白的竹简上,写下自已的想法和补充。
他写得很投入,连午饭都忘了吃。
等他写完,放下笔,才发现天色已经黑了。
他揉了揉酸痛的脖子,看着自已写下的记记一卷竹简,心里充记了成就感。
他拿着这两卷竹简,走出了帐篷,准备去找赵云。
他来到赵云的营帐外,发现里面还亮着灯。
“将军,慕容承轩求见。”他在外面喊道。
“进来。”
慕容承轩推门进去,看到赵云正坐在桌案前,擦拭着他的那杆长枪——亮银枪。
那杆枪就放在桌子上,枪头在灯火下闪着幽冷的光。慕容承轩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过去。
他发现,那杆枪的枪身上,似乎刻着一些非常细密的,像是鳞片一样的花纹。那些花纹在光线下,仿佛在缓缓流动。
就在他盯着那杆枪看的时侯,他突然感觉眼睛一阵刺痛,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