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 第三十六场 清征达瓦齐之战

制度;优待士人,安抚起复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蠲(juān)免钱粮,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军事上多次镇压西部少数民族贵族起义,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加强了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的帝国;文化上编修了《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外交上乾隆时清朝帝国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和周边属国友好往来,而对西方则坚持“闭关锁国”。他六下江南,大修宫殿、园林;大兴文字狱加强对汉人的思想统治。后期宠信大贪官和珅,加之其年事已高,吏治败坏,弊政丛出,激化了社会矛盾。
达瓦齐,乾隆时期蒙古准噶尔部首领。乾隆二十年(1775),清遣大军讨伐,他兵败被擒。后遇赦,封亲王,使居京师。
交战过程
清乾隆十年(1745)九月,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死,其部因争夺汗位大乱。十七年年底,达瓦齐在伊犁(今新疆伊宁西)继汗位。十八年秋,杜尔伯特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因不堪达瓦齐的民族压迫,而归附清廷。十九年秋,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硕特台吉班珠尔、杜尔伯特台吉纳默库等,亦率众投奔清廷。达瓦齐的骁将玛木特见其势孤,也脱身来归。当时达瓦齐众叛亲离,正与哈萨克部交战,为清军征讨创造了良好战机。
为出其不意,快速行动,乾隆帝接受了熟悉准噶尔内情的阿睦尔撒纳和玛木特的建议,将出兵时间定于乾隆二十年春,并预先派出l万兵丁,于额尔齐斯河地区(今蒙古福海、富蕴一带)屯田备饷,防止准噶尔来犯。二十年二月,清军两路出师:定北将军班第、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北路,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郡王成兖札布、内大臣玛木特为参赞,于二月十二日由乌里雅苏台(今属蒙古)出发。定西将军永常、定边右副将军萨赖尔率领西路,郡王班珠尔、贝勒札拉丰阿、内大臣鄂容安为参赞,于二月二十五日由新疆巴里坤出发。其中,阿睦尔撒纳和萨赖尔各率先锋部队先行出发,主力随后。为抓住战机,一举取胜,清军采取长途奔袭伊犁的作战方针。五月初,两路清军骑兵5万于博尔塔拉(今新疆博乐)会师,稍作整顿,便进军伊犁。清军突至,达瓦齐措手不及,率领宿卫亲兵1万人,退往伊犁以南180里处的格登山,布阵防守。
格登山居高临下,面前有沼泽为障,且空旷无际,便于骑兵机动。五月初五,清军占领伊犁,随即兵分两路,渡过伊犁河,向格登山挺进。十四日,清军秘密接近格登山。当夜,副将军阿睦尔撒纳派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察哈什等22名骑兵,前往侦察。发现达瓦齐叛军毫无戒备,便当机立断,突然发起进攻,达瓦齐慌忙带领2000余人逃跑。次日晨,清军主力赶到,收降准噶尔兵7000人。六月,达瓦齐被乌什城首领霍吉斯抓获,献给清军。
战争影响
此一役扭转了平叛的战局,为大清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
策略分析
本次战役中,清军选择战机得当,行动快捷,以22人精骑突袭达瓦齐大营,取得大胜。
☆☆
战争小档案
☆☆
战役名称:清征达瓦齐之战
发生时间:清乾隆二十年(1755)
交战双方:清军
vs
达瓦齐军
交战地点:格登山(位于新疆伊犁昭苏县城西)
实力对比:清军22勇士
vs
达瓦军1万军队
战争结果:击溃瓦军
战争性质:进攻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