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静下来才能看到自己 > 第七章 放弃之后,心静释然

放弃之后,心静释然
放弃是一种解脱,是释放自己于偏狭思想之牢笼,它可以使你寻回迷失的思想,恢复正常的心态。放弃不是盲目的舍弃,也不同于懦弱者的退却,它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原则、有价值的主动性的反向选择。所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正反不能同就,命运摆在你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懂得放弃才能获得释然。
选择之后你才有舍得
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地咀嚼这段话,你一定会发现,我们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的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下已经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眠时不肯睡眠,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人,他特别擅长打草鞋,他的妻子纺的白绸特别漂亮。他们在鲁国生活得并不开心,于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个从越国来的人告诉他说:“你们到了越国,一定会变得很穷的。”
鲁国人很奇怪地问是什么原因。
这个人解释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而越国人并不喜欢穿鞋,他们通常都赤脚走路;织的白绸是为了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也不喜欢戴帽子,而特别喜欢披着长发。如果你们搬到不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国家去,必然会受穷。
人们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要在自己能够发挥长处的地方活动,否则很容易把自己的长处变成短处。其实人们如何选择和自己的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些对于某人来说不是资源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大资源。因此,人们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看得多、经历得比较多,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出路。
从前有个宋国人特别擅长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是靠这种药涂抹在手上,然后给别人漂洗棉絮来过日子的。
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便找到这个人愿意以一百两黄金买他的药方。宋国人很快把全家人招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家祖祖辈辈都干漂洗棉絮的活儿,一年到头也不过赚几两黄金。现在只要出售这个药方就可以一下子得到一百两黄金,那就把药方卖给他吧!
那个外乡人得到药方后,立即去拜见吴王。向吴王夸赞这种药如何如何有用。这个时候正好越国出现内乱,吴王就派这个外乡人跟随他的部队去讨伐越国。当时正是寒冬季节,由于他的药很管用,尽管天气很冷,但是吴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和越国军队进行水战,最后将越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吴王得胜后特别高兴,立即就割出一块土地封赏给了这个献药方的人。
这种药能够让手不皲裂,功用始终是一样的。但是,有的人可以利用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虽然拥有它却依然避免不了继续做漂洗棉絮的苦活,这就是因个人眼界不同造成的。因此人们要学会开阔眼界,眼界越开阔,选择的机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人们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也必须懂得不断学习。从来就没有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人都是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学习,并且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永远都是必须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得很快,如果人们还抱残守缺,将自己以前的陈年知识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不思汲取新的知识,那么必然会很快失败。
人掌握的知识越多,思路就越开阔,所能做的事情就越多,自然就越有希望生活得比其他人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