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用微笑去面对当下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别跟自己过不去,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算人生不够完美,也要微笑着去唱失意生活的歌谣。
坎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可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有这样一则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人生在世,都会遇到厄运,适度的厄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因此厄运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我们的生活因厄运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性格因坎坷而锤炼得成熟。厄运来临——与厄运挑战——在战斗中升华自己,这就是逆境与厄运的意义所在。
人生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经历了什么,任何坎坷的经历都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厄运与不幸。
最高的境界是在逆境中学会微笑。
要在逆境中学会微笑却相当不易……挫折、落魄、失败,有几个人能看透?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从容以对?
逆境中的微笑可以让人心平气和,不急不怒,能让人仔细分析所处困境,理清思路,找出解决办法,顺利渡过难关。在不利局面下能保持微笑会给竞争对手以极大的心理压力,此时的微笑会让对手心惊胆战,不寒而栗。顺境中的微笑也可以让人保持心态平静,戒骄戒躁,可以让人看清鲜花丛中的荆棘,看到阳光道上的陷阱,使人头脑清醒,继续勇往直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定型,而且会影响人的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林克却否定了他的这种说法。
林克身为犹太裔心理学家,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于纳粹的魔掌,唯一的亲人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更是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忽然之间顿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日后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当时他只知道这种自由是纳粹德国永远也无法剥夺的。从客观环境上来看,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自身的影响程度。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他在脑海里设想各式各样的情况。譬如,获释后将如何站在讲台上,把在这一段痛苦折磨中学得的宝贵教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他的这种超越也感染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寻回自尊。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林克运用难得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中最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来自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了自我意识,我们有“良知”,能明辨是非和善恶;还有“想象力”,能超出现实之外;更有“独立意志”,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林克在狱中发现的人性准则,正是我们营造自制自立人生的首要准则——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含义不仅在于采取行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个人行动取决于个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情感,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我们对外部环境无能为力时,也不要放弃,而要培养自我的心灵自由,将自我引向积极和美好的一面。始终在内心积聚力量,等待时机,最终为自己赢来好的外在环境。
生活总是这个样子,想美好的事情,你就会找到快乐,走向成功;想失意的事情,就会走向失望的深渊,无力面对生活,无力面对失败!
人有选择的力量。选择健康、快乐和幸福,你的潜意识就会接受,并使你成为这样的人;选择做一个健康、快乐、友善的人,整个世界就会跟着发生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