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口才的力量 > 与人交谈避开“雷区”

与人交谈避开“雷区”
成功的商务交谈,是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的重要保证。我们提倡更有效的交谈,提倡交谈艺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能误入“雷区”。否则,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排斥,不利于与人交往。所以,掌握交谈礼仪,注意交谈禁忌,避开“雷区”非常重要。
雷区一廉价的口头禅:“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
我们生怕对方觉得自己情商低,于是一句“我理解”成了廉价的口头禅,甚至有时它还被用作一种做作的恩惠。尽管意图很好,这种表达却可能激怒对方,甚至得到回敬:“不,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我理解你的感受”,让讲话者觉得自己的感受不再是独一无二的,或者是值得进一步认真探求和审慎对待的,谈话者自然觉得没有受到重视,更没有了说下去的兴趣和动力;而且这句话也没有真正回应倾诉者的感受,只是笼统的一言以蔽之,让对方觉得枯井投石没有激起想要的关切,也让谈话中心从对方转移到你身上。
使用情感反射性问句,说出你从对方话语里感受到的情绪并向对方确认:“听起来你对他很愤怒是么”,“好像那一次经历让你感到自己很糟糕,是不是”,这不仅表达出了讲话者提到的重点,还表示了你对对方进一步的好奇和关心,更避免了先入为主带来的误解。
雷区二乱指挥:“我认为你应该……”
我们对别人的关心,经常演变为对别人人生的指手画脚。无论是父母与孩子,还是朋友和爱人,好像越是亲近,这个趋势就越明显。因为好像不把自己智慧贡献给对方,不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塞到对方怀里,就对别人不够好似的。不过倒过来想一想,对方岂不就已经被我们认为是准弱智或者缺乏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没有人喜欢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所以当太多的“你应该”出现在关心中,可能会被理解为控制而遭到抗拒。在不明就里之前就提出建议,你都还没有机会了解朋友是如何分手的,又如何谈得上让他坚持还是放弃呢
关心要关心到点儿上。帮助对方发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和生活中看不到的盲点,才是我们的任务;即使对方失败,我们仍然愿意陪伴他们寻找失败中的经验,才是接纳的真正含义。
“关于分手这件事情,你现在是什么想法”“你觉得除了辞职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提问,提问还是提问,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专家,没有人比他们本人更了解自己的生活,你的好奇和倾听就是帮助对方最好的梳理。
雷区三站着说话不腰疼+正确的废话:“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会没事儿的,时间会医治一切创伤。”
试想如果你遭遇了不幸,别人如此劝慰你,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对方“站着说话不腰疼呢”我们都热衷给情绪低落中的朋友以希望,但是一句“这没什么大不了”,不仅让对方感觉自己正在经历的苦难纯属无病呻吟,从而无法接受自己当下的感受;也会让对方怀疑自己是否太过敏感和没出息,本来就已不幸再加上自我指责,只会引发对方更加让人绝望的乏力感。
时间会淡化一切。虽然是客观事实,但是用在安抚人心的时候,却显得不那么贴近人性。要知道有些爱恨情仇会跟随我们一辈子,而且在发生的当下,我们更是无法相信它们能随时间而消退。这不过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帮助对方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感受本身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痛苦,太多的时候,跟痛苦作对是我们痛苦的真正来源。“遇到了这样倒霉的事情,你的愤怒和失望都是正常反应。”“别再压抑自己了,哭泣、怨恨、想报复都可以,你要说出来。”记住,接纳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比如自伤、报仇)并不等于认同他们的观点和行为,但是疏导、疏导,一定要先疏再导。当对方发现你比她自己还能接纳自己,又有什么比这更深刻的关心呢?
雷区四招人讨厌+严重找抽:“想开点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句话有多种变化形式。“想开点儿”,这句中国人最常用来劝慰别人的开场白,却最招人讨厌。“想开点儿,废话,我也想呢,换你是我你试试啊”而之后关于你还是如何如何幸运的补充,更是属于严重找抽。因为这基本上没有把对方的苦难当回事儿,明明是企图让对方感觉自己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帮助别人往好处想是对的。但首先不能着急,因为在痛苦中或巨大的压力下,我们的注意力会变得狭窄。这时我们需要别人给予我们的最好关怀是耐心和陪伴,尊重对方的节奏也是关心的表现。等对方情绪稍缓,再一起回顾生命中的那些留恋与亮色也不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