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他人时的肢体语言
表达拒绝的意思,并不仅仅是依靠说话,身体的动作也可以,这就是有关拒绝的身体语言。譬如,摇头的动作,就是最为常见的拒绝动作。相关理论分析指出,在新生儿吮吸了充分的奶水后,他就会左右摇头晃脑,以此表达对母亲的乳房的拒绝。
幼儿在吃饱了以后,也会用摇头晃脑的动作来抵抗长辈们喂食的调羹。人们在小时候,就会使用摇头晃脑来表达拒绝的意思,由此可见,拒绝的身体语言,实际上要比口头语言出现得更早。
诚然,拒绝的身体语言绝不仅仅是摇头。在拒绝的时候,假如可以适当地采用肢体语言,就可以加强拒绝的效用。以下为大家推荐几种有效的拒绝姿态和动作,正襟危坐,挺直腰身
在动物的世界中,我们会发现狗、猫或猴子等动物打架的时候,它们全身的体毛都会竖立起来,膨胀的毛发让它们的样子看起来特别庞大,为何它们要会这么做呢?实际上,答案特别简单,因为它们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得貌似巨大,以便吓住敌人。实际上,人的一些行为,有时也会表现出与此类似的情形。
在比较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行动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身体语言。譬如说,人与人打架时,面对面的两个人,往往总是在无意识中耸起肩膀,张肘使劲。使用这种方式的目的,与那些动物竖起毛发的目的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为了让自己表面上看起来高大,同样是为了彰显气势。
一位西装店老板说,他的顾客十之八九都要求不要把西装的尺寸做得太合身,而要做宽松一点。注意这是不为了穿着舒服,而是为了显得自己的体型更壮一些。我们常看到一些把外套搭挂在肩上走路的小伙子,摆开两只手走路,
动作幅度挺大,其实这也是努力想让自己显得高大的一种表现。
紧张与放松交替,松弛有度
在电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观看主席台上的人的动作,你会发现,他们不断地交替变换身体姿态,特别是在发言的时候,有时是放松地背靠椅子,有时则眼神严厉地挺身出去,特别是面对敏感问题,被迫答辩时,即便言辞闪烁,但动作变换会特别频繁,这样显得气势逼人。
这种松弛有度的动作,已经成为闪躲对方攻击的有力武器,在心理学上广为人知。根据美国的精神医学者阿尔巴德·谢弗林博士的研究获知,当一个人把放松的态度和认真的态度交替重复时,会使对方无从理解你的肢体语言,以致失去说服你的线索。
比如,最初采取所谓倨傲自大的态度的开放性姿势,脚伸到前面去,两手在头部后面交叠。接着,过了一会儿之后,挺直背部,用身体向前面微微探出,做倾听状,面对对方。
这一连续的动作会影响对话人的注意力,导致对方目标丧失。第一个姿势是放松的、会让人觉得自己的话无趣。第二个姿势是紧张的,会让人觉得自己的话有趣。重复变换姿势,就会让对方不知道你的兴趣在哪里。
双手交叉在胸前、两脚重叠
观察地铁座位上的乘客时,常会看到一些人:双手交叉在胸前,两脚重叠。他们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让人们都不好意思站在他们的面前。这个动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
照达尔文的说法,似乎这种姿势在全世界都是表示防卫。我们常常见到老师们摆出这种姿态,在同事中间更常见到,医生在同行中也爱做出这样的姿态。小孩在反抗父母的说教时,也会这样。
这似乎是对料想到的攻击所采取的一种警戒措施,或表示个人立场的坚定不移,拒绝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改变。在谈判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采取双手抱胸的姿态,表示自己拒绝妥协的态度。
腿部动作表达拒绝和反对
孩子想要出去玩,但是被父母阻止了。“你应该预习功课。”父母对他说。“可是我看书看了很久,我想出去玩一会儿……”孩子哀求道。当父母决绝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后,无力反抗的孩子只好回到书房里继续学习。
过了一会儿,书房里传来敲打地面的声音。“你在做什么?”
父母打开书房门,对孩子说。只见孩子用脚跺了跺地面,说:“没什么,鞋子好像有点不合适了。”
虽然孩子没有说出心中的不满,但是他的双脚已经很明显地表达出他内心的愤怒。腿部动作在表达愤怒的情绪方面,除了跺脚的动作之外,还有踢东西的动作。
人们常常会用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愤懑不平、抑郁不舒的情绪。另外,来回走动的动作除了表现紧张、焦虑和不安之外,有时也会在愤怒的情绪当中出现。
如果对方不想说话,对于你的观点不表示反对,而你却看到对方有微微跺脚动作,那么说明对方内心对你的观点其实是不同意的,但他可能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将反对的意见说出来。然而,他的腿部却不受控制地表达出了内心深处的抗议。
当我们焦虑或思虑的时候会来回走动,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会跺脚或踢东西,当我们想要逃跑的时候腿脚会往后退缩,并且脚微微移动朝向最近的出口,等等。这些腿部的动作似乎给我们这样的一种感觉,每一种情绪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腿部动作。
赏玩身边的东西
传闻索尼的董事长井深大,在他对对方的话失去兴趣时,便不慌不忙打开报纸来看,这是非常露骨的拒绝做法。有一个评论家,每次碰到有自己不喜欢的访客到来,他就会一边与对方说话,一边整理自己的名片,这样的动作一般会让对方失去聊天的兴趣,而主动选择离开。
但是也有不少访客压根儿不受他动作的干扰,硬是不走。碰到这种人,他就开始解答周刊杂志的猜谜,想一下,写一下,对方见此,往往就不得不知难而退了。
设置闹铃,限制谈话的时间
有位公司老板拒绝他人的拜访,往往会事先在闹钟上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因为有一种闹铃一响谈话便可结束的安心感,故能热情倾听对方的说话。过来一会儿,期待的铃声终于响了,他就会非常遗憾地说:“哦,已经到点了。我要……”这样一来,访谈就自然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