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口才智慧 > 关注听者的表情

关注听者的表情
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进行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往往能够使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更加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必须要明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说不说由你做主,有没有用由别人决定。没用的话没必要说,说了也白说,很简单,那是废话。所以,要让说出来的东西有用,至少不至于成为废话,你需要学会关注听者的表情。
关注听者的表情,说俗了实际上就是“察言观色”。古人其实并不反对“察言观色”,甚至有的时候还极为提倡。只是到了20世纪,“察言观色”才逐渐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而现今,随着学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察言观色”已经成为许多人信奉和推崇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职场eq能力。
加德纳博士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把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包括对他人脸部表情、声音、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称为“人际智能”。缺乏“人际智能”的人,很难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成功。沟通学者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沟通时,有7的效果来自于说话的内容,38取决于声音(音量、音调、韵脚等),而有55取决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因而,在解读他人心意时,重要的不只是听他说了些什么,更要紧的是看他怎么说。可见,由于人们之间超过90%以上的交流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完成的,所以说话不仅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
当然,“察言观色”不是拍马奉承,关注别人的表情也不是说要投谁的所好,要用假话去蒙蔽别人。我们赞同“察言观色”,提倡与人交流时“关注别人的表情”,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尽量选择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别人能够真正听懂和接受我们所说的东西,增强说话的效果,提高交流的效率。
当然,关注听者的表情,也是要有重点的,除了对方的喜怒哀乐外,对眼睛的观察最为重要。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降,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眼睛是心灵之窗”。
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难看清屋中的情形,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人们的内心状况。有人总结了一些关于眼色的所谓规律,尽管不一定全部正确,但即使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也未必不能触发我们的思维,给我们以借鉴。
1.你见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算。只要向他请示办法,表示焦虑,如果他不肯明白说,这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要多问,只需静待他的发落便是。
2.如果你见他眼神散乱,便可明白他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应付办法,不必再多问,这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这时是你显示本能的机会,快快自己去想办法吧!
3.如果你见他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4.你见他眼神阴沉,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5.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进,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钓鱼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6.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而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
7.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
8.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9.你见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如果不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听的事。
10.你见他的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只要你的见解不差,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11.要是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得意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最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
12.如果他的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高明的结果,不如马上停止,退而寻求其他接近之道。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你不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时,你跟别人的交流就好比“擀面杖吹火”,肯定通不了,也肯定很痛,你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