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宽恕的活法 > 第十一章 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

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为什么欲望少一点为好呢?因为欲望越多必然会为得不到而痛苦。退一步说,就算心想事成,种种欲望都得到了满足,还是不能给人以快乐。酒足饭饱后再没有美酒佳肴的味道,这就是人生的悖论。
无欲则刚是真理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
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箴言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往往争得你死我活的,结果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若人们都能学会以宽恕心态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宽恕心态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宽恕心态应该是一种境界,宽恕心态是积极人生,宽恕心态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无时不乐,无时无忧。工作本极平常,敬业不衰,全力以赴,竭尽心智……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子,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同样道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人对事也要善于制怒控愠。
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克己忍让,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
歌德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到一旁。歌德的忍让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清朝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让三尺。叶家见后,也主动退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人处世更应该棋高一着。
容与忍往往是统一的,这不是懦弱,也不是个人做事原则的背叛,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事情解决的最佳方案。
常言道:“佛面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可笑之事。”佛能如此豁达,如此容人之量,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为什么不能呢?
人佛本一身。佛能,人也应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