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自己推荐自己
关键时刻敢出头,替领导解决燃眉之急,既显示了自己的能力,也会让领导对你另眼相看,历史上的“毛遂自荐”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毛遂是谁呢?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公子赵胜的门客之一,赵胜是为平原君,他也和当时齐国相国孟尝君一样,广泛接纳四方来客,食客多至三千人,毛遂只是其中之一,当然被淹没在三千人之中不得“脱颖而出”。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赵孝成王八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到现在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他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有听到赞语,这是因为没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来到楚国之后,平原君赵胜与楚王坐在阶殿之上谈判,毛遂等随从则在殿阶之下等候着。当时楚国地广五千里,士卒百万人,楚王若是出兵救赵,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楚王害怕秦王过后施行报复,派兵来打,所以拖拖拉拉,下不了决心。时间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地拖延下去了。
站在殿阶之下的毛遂对在殿阶之上与楚王谈判的平原君赵胜喊道:“主公,在下有个急事要向主公禀报一下。”
平原君赵胜说:“你上来吧。”
毛遂于是一步一步地登上殿阶到了平原君身旁,当然也就离楚王不远了。毛遂上殿之后拔出剑来,直指着楚王说:“你空有雄兵百万,却惧怕秦国的数十万军队,害怕因救赵国而惹恼了秦国,你还有一点楚王的气魄吗?眼下我离你只有十步,你的性命就掌握在我的手中,你空有百万大军也救不了你的命,你只说答应不答应出兵救赵国吧?不答应,我一剑杀了你;要答应,马上与我主公平原君签约为盟,订立联合抗秦的条约。”
楚王气急,问平原君道:“他是谁?”
赵胜说:“他是我门下的一个客人,名叫毛遂。”
楚王说道:“毛遂,我与你家主公谈国事,你一个小小的门客多什么嘴,下去!”
毛遂不但不下去,反而又向楚王走近了五步说:“楚王,你不要只顾左右而言他事,我说的歃血为盟联合抗秦救赵的事就是国政大事,你只说答应不答应联兵抗秦吧。你不答应,我离你只有五步,我一下子就能置你于死地!”
楚王吓得魂飞魄散,马上答应与平原君赵胜歃血为盟,出兵解救赵国的都城邯郸。事情果然也如毛遂所说那样,楚国发兵泰国,秦国退兵了,赵国解救了。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不敢再鉴选人才了。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关头,领导也会碰到棘手的难题,如果在此关键时刻,其他同事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你却挺身而出,使问题迎刃而解,那么,不仅你的同事会佩服你,你的领导会更高看你一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受到诸如“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埋怨,这样的下属中不会受领导的喜欢的。像“砸锅”这类的事情比比皆是。
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大将,屡立战功,也算是一位功臣,然而却留下了大意失街亭的遗憾。司马懿出兵进攻街亭这个咽喉要塞,为诸将提供了一个表现才能的好机会,马谡也瞅准了这个关键时刻主动请求把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战略意义重大,提醒道:“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马谡立功心切,立下军令状,但他的想法并未如愿。街亭失守,打乱了诸葛亮出歧山的计划,马谡不仅没能立功,还丧失了卿卿性命,真称得上“十清一俗”。而同去的赵云、邓芝却表现甚好,没有损兵折将,还保证了军资什物的安全,深得孔明的喜欢。孔明亲自率领诸将出迎,见到赵云说:“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邓芝回答说:“某引兵先行,子龙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因此军资什物,不曾遗弃。”孔明夸奖道:“真将军也!”还赏赐赵云50斤金子,取绢一万匹赏给赵云的部卒。赵云推辞不受,孔明更是倍加钦敬,叹道:“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
同样的关头,同样的机遇,马谡把事情办砸了,赵云和邓芝却把事情办得很好,一个伤了孔明的心,一个赢得了孔明的赏识和敬佩,所以,关键时刻表现自己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
关键时刻的难题最能考验人,所以必须具备冲上去的勇气。有的下属确实有才能,但害怕困难,或者采取事不关已高产挂起的明哲保身的态度,因而不敢在紧要关头站出来,自己的才能也不会被人发现。但是,单凭满腔热情和勇气并不足够。关键时刻表现出色还必须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马谡虽然具备了足够的勇气使他承担了守街亭的重任,但他并不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没有认真观察地形,同时刚愎自用,不听劝谏,于是稀里糊涂打了败仗。老古语也说,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即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也不能估计事情的难度,势必有很大盲目性。马谡在估价自己时认为“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马谡在估价对手时放言:“休道司马懿、张邰,便是曹睿亲来,又何惧哉!”马谡看了街亭地势后,还嘲笑孔明多心,还违背孔明的交代驻军在山头上,却执意不听王平的劝告。这些失误没有理由不导致失败。如果马谡能正确分析敌我形势,不致于到这种结局。
老实人启蒙:
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基本上能心中有数。知己者明,知彼者智。如果认为关键时刻有把握解决好难题,要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取得领导的赏识。如果认为自己把握不大,也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硬着头皮硬上,如果是领导安排的要向他说明自己的难处,须知,推辞掉的代价并不比失败的代价大,这样做也可以把机会让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