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把握时机
【原文】动善时。(《老子·》)
【大意】行动要善于把握时机。
老子认为,行动要善于把握时机,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机会。中国有句古话:时也,运也。还有一句古话:时势造英雄。他们所说的道理是一致的。对于创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最终都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不是所有有志于创业的人就一定能够成功创业。每一年,在我们的世界上,都有数百万家自营的小企业成立,但是到了最后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只有极少数,这也就是说,很多小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都失败了,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有些即使没有彻底地被挤出市场,也是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勉力为继;还有些业绩平平。
影响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正所谓“时也,运也”,选择一个合适行业、合适的时间,并在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下杀入激烈竞争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这一方面,微软公司的成功就很能说明问题。
微软公司或者说比尔·盖茨所创造的人间奇迹,只能出现于20世纪的中后期,它不可能出现在卡耐基时代,因为道理非常简单,微软公司之所以成功,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创造20世纪的神话,是与我们世界整个信息技术的微电脑的发展是绝对不能分开的。可以说,比尔·盖茨选择了一个那个时代最恰当的一个行业,选择了一个绝对恰当的时机,选择了一个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进入到我们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大市场中来。
是时代造就了微软公司,是时代造就了比尔·盖茨。反过来说,比尔·盖茨又创造了一个时代。
微软公司是20世纪末期美国自由企业制度胜利的标志,也是我们人类it时代杰出企业的代表,其主要创办人比尔·盖茨更是被世界视为it时代的管理天才。国外有评论说,在某种程度上,是ib公司和微软公司把我们人类带入了21世纪。
微软公司的创业、发展和整个计算机产业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当比尔·盖茨和他的好朋友艾伦从美国西雅图湖滨中学毕业的时候,美国的电脑业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就在这种大背景下,比尔·盖茨上了哈佛大学,艾伦则在波士顿找到了一份电脑程序设计员的工作。两个对电脑异常痴迷的青年,常常在一起商讨他们未来的计划。就在这时候,机会出现了。
1974年4月,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8080的微处理器。不久,一家名为“密斯特”的小公司的创办人艾德·罗伯茨决定采用这种微处理器,设计生产微电脑。“奥泰”刚上市不久,在市场上便引起了轰动。就在这时,艾伦和比尔·盖茨决定用“奥泰”电脑来开发basic语言程序。
1975年2月,他们终于完成了第一套微电脑程序的开发。盖茨和艾伦开发的这套语言程序,在70年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用户的程序有错误,它会立即显示错在哪里,而不会一错到底,绞尽脑汁后才发现结果是错误的;此外,这套程序也不容易引起电脑死机。在此后的6年多时间里,这套程序在市场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盖茨和艾伦的成功,竟然也使8080微处理器的生产厂家英特尔公司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盖茨和艾伦证明了8080可以成为多用途电脑的神经中枢。微电脑从此开始迈向统计、会计的实际应用领域,电脑科技市场急剧扩张,艾伦和盖茨也看到了个人电脑行业发展的巨大前景和发展趋势。于是,就在1975年,他们成立了微软公司,他们把公司定位于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不久,为了集中精力发展微软公司,盖茨也从哈佛大学退学,全心全意投入软件开发和微软公司的经营活动之中。
随着微电脑在美国及世界范围的迅速普及,微软公司的业绩也不断地攀升。1977年,微软公司与苹果公司签约,授权苹果第二代电脑使用basic语言。于是,微软公司拥有了苹果公司这个大客户,当年的营业额达到了50万美元。到了1978年,微软公司的业绩突破了百万美元大关,而当时,微软公司还仅仅只有13人。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去,比尔·盖茨和艾伦也许算不上是典型的创业者,他们既没有制订什么经营计划,也没有创业资金,没有往来银行或小企业贷款,一开始他们甚至穷得租不起车。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具有在新兴电脑天地中大显身手的一切条件:他们有产品、能编写程序,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盖茨和艾伦具有长远的眼光,他们看到了这个行业所具有的无限的潜力。同时,也是我们这里主要要强调的一点,他们把握住了商机。
1980年,以生产商用机器及巨型计算机闻名的著名企业ib公司准备进军微电脑市场。ib看出台式电脑的市场潜力,准备要生产自己的机型。他们决定使用现成的元件,例如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还需要有操作系统,并希望这家企业能够提供可靠的产品,并且准时交货。令人不可思议的是,ib公司竟然找来盖茨和艾伦这两个年轻人主持新的公司。这一年对微软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微软公司和ib公司还算不上是门当户对,但微软公司却得到了ib公司的订单,双方在1980年签约,微软为ib个人电脑提供操作系统,ib公司按售出数量支付微软公司权利金,并且不拥有操作系统的所有权。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份合同竟然使微软公司十年之后取得了像ib公司一样的行业霸主权。
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1995年,盖茨认识到了万维网的威力。微软公司开始在网络时代发起新一轮的冲击。直到1999年,盖茨仍然稳居世界首富的位置。
对于商界竞争来说,把握商机是非常重要的。把握商机往往需要人弃我取,先人一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建筑业迅速发展,需要大批瓦工师傅。而这个时期的德国柏林街头上有许多失业者流落街头,无事可做。一日,他们在报纸上发现了“你能成为瓦工”的广告,于是争先恐后地跑到广告上所提供的地址学习瓦工手艺。这个“瓦工培训班”的开办,对那些失业者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他们顾不上学费之高昂,全部一哄而上去学瓦工手艺。办培训班的这人叫贝尔,他本来也是一个从外地来到柏林的无业者,在大家纷纷想着去当瓦工之时,他却租了一块场地,雇用了一位技艺熟练的瓦工师傅,开始了瓦工培训业务。他一天赚的钱等于一个瓦工累死累活干20天的工资。这样,办瓦工培训班的迈克就大大地赚了一笔。
贝尔高人一筹的眼光是他成功的关键。在大家纷纷把目光转向瓦工的时候,他抢先干了别人没有想到要干、却是社会所缺的事,他也把目光瞄准了这个热点,但他不是去做瓦工,而是做瓦工培训班。
上帝并不偏爱哪一个商人,生意场也并非是专为哪一个商人而开,而有些人何以能够成功,成为命运的宠儿?这里的回答是:商机使然也。贝尔在别人都还没意识到培训瓦工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时,他看到了。于是,他捷足先登,抓住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