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老子公开课 > 学习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法

学习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法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牖,见天道。(《老子·》)
【大意】不走出门,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窥望窗外,就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过去视老子学说为神秘主义、唯心主义,所以认为“不出户,知天下;不牗,见天道”是在讲有特异思维、特异功能的人。我们往往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实老子的这句话译成俗语便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用哲学术语来说便是“间接经验也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说的是有科学知识的人,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某些事件,也能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原委。这个结论与“实践出真知”的观点似乎是矛盾的,但生活中又确实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耕田,便知将来的三分天下;一个将军运筹于帷幄之中,却决胜于千里之外;即使我们没有到过其他的国家,却也了解一些国外的风土人情。我们怎样去认识这些问题,解释这些现象呢?
我们知道,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去接触客观世界,使客观对象反映到自己头脑中来;另一方面又不断通过实践促进事物内部发生变化,加速客观事物的暴露过程,从而加深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总之,认识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即使是某些难以进入的领域,比如遥远的天体、深部的地层,人们不可能直接去接触,也能通过各种仪器和探测手段去进行观察和分析。因此,不经过对某一领域的实践活动,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是不可能得到的。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那么是不是我们所有的认识都必须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而别无其他的途径呢?也就是说,要想了解天文学的某些知识,是不是必须亲自去观察天象;要想知道战争学的理论,是不是必须亲自去打仗;要想学习世界地理,是不是必须亲自去周游列国。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遇到许多无法解决的困难。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要想事事都去直接经验、亲身经历,那么本领再大的人也不会取得什么成就。而且人人都去进行自己的实践而不能学习前人的经验,那么整个人类的认识就无法发展。
所以,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除了亲身经历的那一部分外,更大的一部分则是通过书本、语言交流或其他途径获得。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可以让我们对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事情如同身临其境。至于得到前人或其他人的认识成果,这就是直接经验同间接经验的问题。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间接经验是通过某种途径得到的知识。当然,今天科技发展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样对我们从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就是讲他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得到一些来自间接经验的知识。这种间接经验虽然自己没有经过实践,但在他人却是直接经验。所以一个人获得知识用不着事事都去亲自经历,他通过某种途径得到的间接经验,也会让他变得博学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