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之处做起
【原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大意】天下的大事必然从细微处做起。
老子认为,做事情不能仰头向天,而应脚踏实地。他说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未”都讲的是这个道理。
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从来都不蔑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情,即使常人认为很卑贱的事情,他们也都满腔热情地去干。
只要能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间就没有做不好的事。这里所讲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所谓大事小事,只是相对而言。很多时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关键在做事者的认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
有位智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不会做小事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做成什么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小事的成就感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我们平时往往忽视了它,让那些小事擦肩而过。”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讨厌做小事。只要有益于事业,都要努力做好,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长城才是牢靠的。
有位女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公司上班,只被安排做一些非常琐碎而单调的工作,比如早上打扫卫生,中午预订盒饭。一段时间后,女大学生便辞职不干了。她认为,她不应该蜷缩在“厨房”里,而应该上得“厅堂”。可是小事不愿做,领导怎么还会委以重任呢?
曾有一位人事部经理感叹道:“每次招聘员工,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大学生与大专生、中专生相比,我们也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一般比后者高。可是,有的大学生自诩为天之骄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别说挑大梁,真正找件具体工作让他独立完成,却拖泥带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还瞧不起别人。大事做不来,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觉得委屈,埋怨你埋没了他这个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干。我们招人来是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大学生的牌子干吗?所以有时候,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相比之下,大专生、中专生反而更实际,更有用。”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陈蕃的人,年轻时独居一室,日夜攻读,打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日,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庭院荒芜,杂草丛生,纸屑满地。便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陈蕃那样的人呢?他们总以为大丈夫处事当不拘小节,志在扫除天下,殊不知,大事皆由小事而成,小事不愿做、不屑做、拒绝做,成大事就只能是空想。
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如果没有宏图大志,没有高远的目标,只是天天忙碌于琐事,那样的人生就会碌碌无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庸人;如果只有远大的志向,而不愿意做艰苦的工作,那就会志大才疏,空泛而不切实际。荀子有一段话与老子上面所说的意思相同,而且同样精彩:
积土成为万仞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千浔深渊,蛟龙就会在这儿生长;积累平凡的好事就成为道德,精神因而得到升华,智慧因而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境界就逐渐具备了。所以,不从一步一步开始,千里万里的路程就走不到;不积细小的水流,浩瀚的江海就形不成。骏马一跃不能跳十步,驽马拉着车走上十天,所跑的路程也非常可观,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搞雕刻的情况也是一样,如果刻几下就扔开,连朽木也雕不成,如果勤勤恳恳地刻下去,金石也会刻成漂亮的图案。
小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但成功者与碌碌无为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一般人都不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可是成功者愿意,因此他获得了成功。
别人不愿意端茶倒水,你更要端出水平;别人不愿意洗涮马桶,你更要涮得洁净;别人不愿意操练,你更要加强自我操练;别人不愿意做准备,你更要多做准备;别人不愿意付出,你更要多付出。每一件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你都愿意多做一点,你的成功率一定会不断提高。同事不愿做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愿意去做。只要你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只要你能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你就一定比别人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