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老子公开课 > 报怨以德

报怨以德
【原文】报怨以德。(《老子·》)
【大意】用恩德报答怨恨。
老子主张善待他人,即便是那些有意或无意伤害了我们的人,我们也应善待他,用恩德报答怨恨,化干戈为玉帛。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对我的帮助,千万不可忘了,反之,我对别人的帮助,应该乐于忘记。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
因此,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应立即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于是欣然去承受。
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人在进行伤害行为时,他的心为烦恼所制而无有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对抗,定会如同火上浇油,嗔心会更炽盛。大家知道,“沙门四法”的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以嗔怒对嗔怒,不以揭短对揭短。如果以怨报怨,就违背了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平时修持的功德,也就会在刹那之间毁坏殆尽。最终的结果,于人无益,于己有害,所以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乐于忘记旧怨是一种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有一句名言:“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是自己,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何必?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最终害人害己。
乐于忘记旧怨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只有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使对方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曾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渊之子李世民反对这种报复行为,再三强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竭力推行变法,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跌下来后,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遭罢相,被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图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宽容和谅解啊!
印度现代民族解放的著名领袖、非暴力主义倡导者、圣雄甘地也是“以德报怨”的典范,他从小在家庭中接受了印度教的影响,并将“爱”的思想作为基础,作为处世的哲学,主张“逢恶报善,以德报怨”。1904年,甘地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天国就在你心里》和英国作家鲁斯金《等到这最后》之后,大彻大悟,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均应以爱为宗旨,从此,直到去世他一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民族解放斗争中。当他为了让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停止冲突而不断用非暴力的绝食来感化他们时,一个印度教青年却企图刺杀他,当他幸免于难后,仍以德报怨,以仁爱的精神和宽容的胸怀,请前来的警察不要对这个青年施以暴刑,劝导他改恶从善。他死后人们给了他极大的赞誉,称他为印度的“国父”,连担任过印度总督的英国将军蒙巴顿都称:“圣雄甘地的英名将如同释迦牟尼和耶稣那样千古永垂。”
一位名叫拉比的卖砖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陷入困难之中。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造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拉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歇业的危险。拉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的脑袋作为发泄”。
一个星期天早晨,拉比去听牧师讲道,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为难你的人。之后他把竞争者使他失去了一份25万的订单的事跟牧师说了。但是牧师却教他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还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拉比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座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所指定用砖的型号也不是他公司制造供应的,恰与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他同时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
这使拉比感到为难,是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那么到底该怎样呢?拉比的内心斗争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萦绕在他心田。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正是那个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拉比还是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拉比。拉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谣言,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拉比的心里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误解也获得了澄清。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就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人所能采用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