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赞美他,他定愉快
张小姐和王小姐同在一个公司里办公,她们素来不和。有一天,张小姐忍无可忍地对另一个同事小李说:
“你去告诉王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请她改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没有人会愿意理会她!”
李先生回答:“好!我会处理此事。”
这以后,张小姐每次遇到王小姐时,王小姐果然是既和气又有礼,与从前相较,简直判若两人。
张小姐向李先生表示谢意,并且好奇地说:“你是怎么说的,竟有如此的神效?”
李先生笑着说:“我跟王小姐说,‘有好多人称赞你,尤其是张小姐,说你又温柔又善良,脾气好,人缘佳’如此而已。”
社会心理学家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赞美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让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把摇摆不定的人变成你忠实的朋友。人际交往中,如果在聊天谈话当中,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交往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对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并把他们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用赞赏的口吻通知学校和有关教师,并再三叮嘱对名单保密。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想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奇迹:名单上的学生成绩个个有了显著的进步,而且,性格更开朗、求知欲更强、与老师感情甚笃。
为什么八个月之后竟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原来,这些教师得到权威性的预测暗示后,便开始对这些学生投以赞美和信任的目光,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和蔼、亲切温和,即便是他们犯了错误也没有严厉地指责他们,而且通过赞美他们的优点来表示信任他们能改正。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使学生增加了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故而出现“奇迹”。这种由于教师的赞美、信任和爱产生的效应,心理专家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总之,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我们更加自信,也会使我们更加有魅力,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聊天哲语
事实上,由于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观念的差异,我们所遇到的人也就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倘若你了解对方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对症下药,见机行事,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好听众,人人愿意和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