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刘强东:人到绝境是重生 > 创业是新模式颠覆旧模式的过程

创业是新模式颠覆旧模式的过程
最初在中关村摆柜台的经历让刘强东懂得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当时他力排众议,打破常规,放弃了已经达到千万元规模的线下业务,将业务全面带到线上。他一直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京东是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模式。颠覆旧模式,这就是刘强东创业的初衷。
从2004年正式成立京东商城到今天,时间过去了十二年,京东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连续七年增长率超过了200。从0到6000万的注册用户;从将近万家供应商、数万个品牌到日订单量超过50万单;从几百名员工到十多万名员工;从2010年首家规模超过100以的网络零售企业到2013年预计全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京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3年,“非典”来临,平时大量涌向中关村的人流开始消退,刘强东开始思索柜台销售以外的途径。时至今日刘强东仍然感叹命运的神奇魔力,如果没有“非典”,他可能永远不会放弃已经达到千万元规模的线下业务。2004年1月1日,京东商城正式上线。在转战线上的这段时间里,刘强东做了很多研究,他对效率和成本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发现100年来全世界商业的发展都是围绕着这两点进行的,每种新模式出现后,只要它能够提升效率、压低成本,就会颠覆旧有的模式。
刘强东说:“为什么百货商场的毛利高达50,沃尔玛的毛利只有15,但沃尔玛的价值比百货商场高出那么多?很简单,就是因为沃尔玛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它不需要50的毛利,只要有15就能赚钱。所以毛利率对零售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做零售逼平的就是运营效率和运营成本,如果每个人都在追求40、50的毛利率,商业模式就不会进化,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价值。一个产品交给你,你要加上30卖出去才能赚钱,损耗这么多,还有什么价值可赚。”
在刘强东看来,追求高毛利率对京东来说没有意义,成本控制和高效率才是立足之本。以最短的时间突破10亿元销售额、50亿元销售额甚至100亿元销售额,刘强东的秘诀在于打通供应商的关系,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当京东以每年三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后,人们发现京东模式是一种新型零售业模式,将会颠覆旧模式。
京东对成本控制相当重视。早在开店的时候,京东的员工手册里就有这样的内容:店面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情况下可以开灯,装货物的纸箱要由专人负责回收再定期卖出去,转化成收入。这种对成本近乎苛刻的控制在其他企业里并不多见。
即便到今天,刘强东对成本仍然拥有超高的控制力,众所周知,3c产品是一个价格变化极其迅速的行业。2008年,京东销售额超过13个亿,其中95的销售额都来自3c产品。这样的成果正是基于京东对3c产品的成本控制。刘强东坚信,只要成本最低,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无论怎么打、怎么比,自己肯定不会失败,如果成本比较高的话,最后肯定会失败。
在外界看来,刘强东自负、激进。过去几年,电子商务行业此起彼伏的价格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刘强东扩张京东的每一步,无不是以挑战巨头的方式进行。2010年扩展图书品类与当当网之间挑战,2012年又与苏宁易购发起价格大战,刘强东尽情地在电子商务领域“捣乱”。不过,每一次,刘强东都能成为最终获胜者。
任何伟大的历程都要经历痛苦的挣扎。2013年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也经历了几轮“阵痛”。通过巩固基础设施及提升服务质量,京东在电商大战的冲击和撼动中坚持了下来。
毫无疑问,京东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给了刘强东更大的信心,他是站在中国互联网潮头的冒险家。
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总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潜力仍然巨大。2013年,电商大佬们纷纷加速了自身的转型:阿里巴巴提出社会商业生态系统;苏宁探索“云商”模式;腾讯则要整合自营和开放平台……
京东商城目前的规模仅次于阿里,刘强东又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大平台战略铺路。京东商城正一步步向平台化迈进,重新调整企业文化和公司流程的架构。
刘强东将京东未来的战略规划分为三个板块,新的三个业务方向分别是物流平台、技术平台和互联网金属业务,三大业务模块将带动电子商务行业,引领京东继续前行,显然是京东自我颠覆的又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