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未来出路是品牌化
2014年,刘强东到德国参加一个会议,听到一个消息:全世界十几个国家都在做电商,他们都在学中国京东的模式。
这让刘强东意识到,上市后的京东在世界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默默无闻的企业了。上市之前,国内甚至流传着京东的资金链要断掉的消息,而京东如今已经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有无数人在看着京东,不仅有京东的股东和投资人、京东的同事们、合作伙伴,还有全球各个国家进入电商领域的这些创业者。京东的成功让全球十几个国家的电商创业者中跟京东一样以自营为主的电商模式获得了非常好的估值,拿到了非常好的资金,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面对成功,刘强东想得更多的是未来,他认为,中国电商未来的出路包括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唯有走品质化、品牌化的道路。
刘强东是农民的儿子,早就已经将京东的业务重点放在了农村电商领域。近年来,阿里和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纷纷向农村转移,都想抓住农村电商这一大市场。在外界的一些评价看来,目前的京东已经在农村电商市场中获得了先机。
关于农村电商的发展,京东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来搭建农村的物流和农民代理体系,京东有近10万名乡村推广员,他们负责在农村地区收发快递、下订单、售后服务、给村民提供服务等。
和创业期不同,如今京东已经介入了很多领域,但刘强东很清楚,和电商无关的事情不做,做京东到家等也都是以电商为主线,如果一种生意和电商没有关系的话,京东绝对不碰。京东一直以来的发展路线都很清晰,一是沿着渠道往下走;第二是往“外”走;第三,不断扩张品类,三条线都在不断发展。刘强东曾表示:京东是以电商为主的企业,永远只做b2c,通过不断地提高服务品质,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来完善自己。
从做电商以来,京东一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走过来的,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刘强东也毫不示弱。京东一开始就面临竞争,最早的竞争对手是新蛋,通过更好的产品选择、更快的物流服务、更好的用户体验,京东超过了新蛋。随着平台的开放,京东又进入服装、家居等各种领域,不可避免地和阿里直接正面竞争。不过无论在什么阶段,京东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要能保证产品及服务品质、用户体验比别人好,就可以战胜一切对手。
一直以来,刘强东都把抓质量放在京东的主要发展方向上。他认为,“中国制造”很强,却缺乏品牌,所以产品比较低廉,留给企业的利润很低。京东未来只有扶持大量的本土品牌,有了好的品牌、有了高溢价,才能得到利润;有了利润,企业就可以不断给员工增加薪水,员工有了收入就可以买有品牌、高价值的产品,这样才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过去电商行业争纷不断,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和低价格的现象从2012年开始有所改变。京东在2012年第一次做中国消费者调查的时候发现,价格不再是人们网购考虑的最重要的方面,最重要的是产品品质,服务排第二位,价格只排名第三。
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每个地区乃至每个县都有大量新兴的电商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长和成功,但是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电商其实也有一个重大的弊病,那就是牺牲质量,单纯追求低价,不顾品质和品位。这种行为从长期来看定然是不行的,随着消费者对网购的主观意识不断变化,电商的针对策略应该随着经济和消费者进行不断改变,才能长期把握市场的主动权,不然未来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当然,这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三十年随着大量的制造业的发展,全世界一半商品的制造都在中国,然而属于中国的品牌却是少之又少。中国产品廉价,所以全世界都来这里购买商品,但中国获得的利润却非常少,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很有限,这些都是时代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未来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是什么呢?
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这就要求销售商改变过去几十年一味追求低成本和低价格,而没有把品质放在第一位的观念。
过去的低价竞争导致很多卖家不断地降低价格,要想实现低价,唯一可以牺牲的就是品质,所以网上的假货越来越多。假货的成本肯定比正品低很多,这样一来卖正品的企业就很难赚钱了,而卖假货的赚钱却很容易,于是就造成了现在假货到处充斥的现象。这是过去十几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否则最后只能是损人损己。可以说,无论哪个行业走到最后,面对的都是品质的问题。
所以,中国电商及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只有走品质化、品牌化的道路,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有了好的品牌,有了高溢价,企业才能得到利润,有了利润,企业才有资本去生产更高品质的产品,这样国家经济就会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否则商家都去追求低成本的生产、牺牲品质,获得低的利润,发展就会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