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钱烧在广告上
刘强东在京东上市前先后进行了五次融资,一直很少把钱烧在广告上。但比较例外的一次是在2012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京东商城成为当晚最大的一匹黑马,投入高达2亿多元人民币。京东商城以总价22亿元夺下了“《伦敦战报》独家冠名”和“《赛事导航》独家冠名”两项奥运项目,接近奥运相关节目广告投放总额484亿元的近一半。
2011年,央视广告竞标中主要来自于酒业、金融、家电、食品等行业,而2012年的广告竞标中,尽管传统行业仍在总中标份额中占据较高比例,但it企业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令人瞩目。
刘强东表示,由于门户广告和网站导航站均大幅涨价,京东将减少网络广告的投入,要将节省下来的广告钱用于建设物流仓储,改善用户体验。而广告目的是在强势媒体推广其品牌。
其实,业界一直对京东商城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的怪象质疑极大。当时淘宝质疑京东“只为销售、不惜亏本竞争的模式”,并对京东在物流等方面的大笔投入评价说:“有些人相信自己能够搞定整条价值链,但那种模式最终将失败。”“京东的打法就是用烧钱来领先于同行,然后把同行击垮。”业界不少人都认同此看法。这个说法虽然无可否认,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京东并不是在广告上烧钱,而是将大笔的钱用在了用户服务和体验上。为了甩开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京东采用了典型的低价、低毛利运作模式。而刘强东也擅长价格战打法,目前随着京东商品品类的不断扩充,这种价格战已经蔓延到图书、服装、母婴、3c等京东所有的业务领域。再加上物流上的大笔投入,京东至今在还在烧钱扩张,而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以及物流等项目的投入,烧钱似乎还将持续。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刘强东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这也是当年被马云嘲笑的事情,就是自建物流和仓库。在中国电商界,真正敢自己建物流的平台并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成本投入是非常大的,刘强东却做到了,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似乎从来不缺钱,这主要还是因为投资者看好京东的未来发展。
京东盈利少,主要是在物流和仓库构建上投入过大。不过,这种企业亏损恰恰说明其发展策略的正确性,如今的亏损是为后面的发展做铺垫,真正到盈利的时候,京东的盈利就会大大增加了。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商鼻祖,虽然亏损了很多年,但市值依然很高。
京东现在一直在做的就是扩张,只要模式没有问题,盈利是肯定没有问题的。所以一直烧钱,看似亏损,还是有人愿意投资。而且,京东虽然在烧钱,但是现金流却在一直扩大。现金流对企业的生意非常重要,京东与国美、苏宁三家公司模式虽不完全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获取现金流。只要有现金流,亏损也没有关系!比如一个企业一年现金流100亿元,每年亏损1000万元,那么它运作几百年都没有问题,因为10年才亏损1亿元,100年才亏损10亿元,只要现金不断流转,稍微延期几天或几个月还款,外界根本不知道它是赚钱还是赔钱。
一个赔钱的企业只要有现金流,就可以耐心等待时来运转;而一个赚钱的企业没有了现金流就会立马死掉。只要京东的现金流不断扩大,完全可以靠现金流长期支撑,所以烧钱打基础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有人单纯分析京东的利润,以为京东每年亏几亿十几亿,融不了资肯定撑不下去,幻想它可能在几年内倒闭,这绝对是不现实的。
只要京东的营业收入越来越多,而亏损不是大幅度增加的话,京东手里的钱足够用很多年。
京东、苏宁、国美之间,表面上看是市场份额的竞争、利润的竞争,其实从财务角度来说是现金流的竞争。谁的现金流被打掉,谁就失去了竞争的资本了。刘强东一直以来的“烧钱运营”可以说是商业中的一个传奇,虽然是在烧钱,但并不是乱烧,知道竞争同行之间少什么、需要什么才是竞争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