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京东崛起的根本
在过去的几年里,京东最成功的或者说让京东人最自豪、让投资人最放心的,就是京东成为一个可以在任何垂直行业都能成功的企业,而大部分电商公司都做不到这一点。
京东凭什么能够做到这点呢?就是有强大的执行力。京东强大的执行力来源于刘强东的以身作则。京东创业初期有酒文化,大家晚上经常聚在一起喝酒,但是每次不管喝到多晚、喝成什么样子,第二天早上刘强东一定会准时地出现在公司开早会,而且一定是前十名到公司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员工们喝多了难受、想赖床的时候,一想到老板比他们喝的还多都能准时到岗,就坚决不敢迟到了。
京东的执行力在早会上就能体现出来。早会上有事说事,抓公司运营和管理,短则五分钟,长则一个小时。发现运营中有问题的地方,早会上会有明确指示,当天上午就能快速地传递到基层员工。早会的快节奏会让所有管理者潜意识里都注意执行力,并将执行力融入日常工作中。
在京东的管理层例会上,所有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坐在一块比较数据,与上一年相比、与预算比、与竞争对手比、大区与大区之间比等,不去表扬先进,主要是讨论业绩不怎样的部门,负责人必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下一年打算怎么做。刘强东在管理层例会上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他要求非常严厉,若是接下来的两三个季度依然表现得不行,就直接换岗。一次,他提出了200的增速,该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有难度,并陈述了理由,刘强东打断他说:“对不起,你没听懂我的问题,我问的是如何增长,不是问为什么不能增长。”后来,此人在京东管理层例会上再也没有出现。
2011年底,华北区总经理邵继伟刚入职担任华北区配送总监时,他的领导给他打电话叫他直接到岗。他半小时办完入职手续后马上打车过去。一进门,领导就告诉他将下一年的工作规划做一下,还有一个星期就开年会。他什么都没弄清楚呢,一下子就懵了。中午时,邵继伟吃完饭就坐不住了,要去仓库看一下。当时,马驹桥仓库的积压非常厉害,他就成了一名搬运工,开始了漫长的搬货过程。平时仓库八九万的单量突然拉升到12万单。本来安排第三方做5万单,但第三方消化不掉,结果货在仓库积压,新的货没办法入库、没地方存了,得清理场地再拉到新的场地去存。这样,又有看管、串货等问题出来。于是,邵继伟每天戴着耳机,一边搬货一边听讲座,从早上六点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他也不去指挥别人,因为谁也不认识他,去指挥别人的话还会被骂,干脆就低头做事。库房特别脏,他经常弄得浑身都是土,一干就是十几天,妻子见他这样还以为他失业了。
2014年11月,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交通管制严密,很多街区十步一岗,限号限行,不只北京,河北、山东等区域也限行,而且7日到12日北京放假调休六日。面对接下来的“双11”,京东的压力非常大,时任华北区总经理的邵继伟提前做了准备,约好了1200辆汽车,虽然还有一周才到“双11”,但他宁可先养着这些车也不要到时候抓瞎。11月10日,京东的“双11”提前开始,邵继伟将全员配送力量放到了凌晨,不限行的汽车从零点一直运行到六点,限行的车从零点运行到三点。配送站点动员员工带家属晚上在站点看货,如果站点在小区内,就在门口看车,避免扰民,等到凌晨五点再将货物搬进站点。
11月11日晚上8点08分,华北地区成为第一个诞生一百万单的大区。在受apec峰会影响的情况下,依旧做到了90的订单次日达,这就好比京东原本是百米冲刺的健将,因为apec峰会变成了拄着拐杖的瘸子,一瘸一拐地坚持按时跑到了终点。那几天,员工们甚至累到吃饭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双11”奋战,京东团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它强大的执行力。
创业者就是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在运营的过程中,战略固然对于把握企业的大方向很重要,但执行力在某种意义更胜过战略。京东的飞速发展不是大风刮来的,全都归功于刘强东和员工们强大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