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刘强东:人到绝境是重生 > 靠自营赚钱

靠自营赚钱
刘强东对于平台上架出现的假货问题深恶痛绝,他说,如果京东平台也出现假货,那跟淘宝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京东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京东以自营起家,接手供货的都是品牌商,品牌商绝对不会供应假货、自毁长城。
当前,京东正不断发力pop开放平台,大量第三方商家的出现让京东平台对商品质量的监控遭遇了很大的挑战,一次假机油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了润滑油行业线上线下的博弈,刘强东将其看作对电商的一个警示。
京东严控商家出售假货,如果发现商家销售假货,关店是第一步,还可能让商家赔偿得血本无归,甚至要担负刑事责任。同样,刘强东对京东内部腐败事件管理也非常严格,一旦发现内部有腐败现象,可能不仅要开除其个人,甚至会牵连到整个小团队。
京东创业初期,曾经有个员工因为贪图小利被开除,如果这个员工能坚持到现在,恐怕早已有上千万身家了。刘强东一再告诫员工:“不要试图走上歪门邪道,踏踏实实地做事,财富自然而然就来了。”对腐败的零容忍显示了他“诚信为本”的价值观。
外界曾认为京东以后赚钱可能要靠pop平台,对此,刘强东予以否认,肯定了自营价值和主力作用。他表示,未来电商行业征税不可避免,平台型电商企业会丧失价格优势,京东要赚取的是“十节甘蔗理论”中的后半段利润。
“十节甘蔗理论”的前半段包括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五个环节;后半段是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五个环节。前五个归品牌商,后五个归零售商,京东作为零售商就是要通过后五个环节创造价值。从道理上来讲,做满后半段的零售环节一定比只做“交易”环节的平台商获得更多利润,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刘强东信心满满地说“一年三四十个亿不能叫赚钱”。
作为国内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京东商城的生意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赚差价”,但实际运营过程并不那么简单,系统效率和重复购买率的提升才能使这种模式良性循环,从而产生持续的现金流。虽然京东目前还没有做到,但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向供应商采购产品、运送到京东的仓库、充实网站产品信息、处理订单(包括支付体系、分拣、包装、配送、订单处理结果更新)、给供应商结款、继续采购……再无限循环下去。在整个过程中,京东赚取的是买卖差价,并同时承担it、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销售额扣除采购成本、基础设施类固定成本及推广成本,剩下的理论上应是京东的利润。然而,国内自营类电商网站基本都处于亏损运营阶段!
京东能做多大取决于系统效率和重复购买率。系统效率体现了电商的整体运营效率,是电商实现规模化并降低可变成本的前提,物流体系、it系统等基础设备完备是提高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提高重复购买率,反映了网站的用户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品类齐全、品质保障、低价、订单处理、快递、个性化推荐等体验决定着网站能否黏住用户,实现重复购买。
为了缩短用户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从2009年开始,京东在全国密集购买仓储用地,据不完全统计,京东目前已经拥有1800亩土地,其中直接与仓储用地相关面积达到1500亩。此外,京东还在订单量够大的城市设有自建配送团队,优化成本结构,其他地区的配送采取与第三方快递公司合作。
依靠it技术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是大型零售商普遍采取的运营模式,京东希望利用it技术与供应商交换和反馈商品销售数据、运输及订货信息,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有能力持续实现降价销售。当然京东it系统建设才刚刚开始,全面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效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经验,除了花费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还需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
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价格,低价是很多用户在购买货物中首选的参考。但电商网站自己贴钱去让利、以吸引购物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仅仅以价格敏感为驱动力吸引来的顾客是否具有黏性也是值得怀疑的。真正平台的价值和用户黏性需要多层次的用户体验来实现,不仅包括低价,还包括品类齐全、品质保障、订单处理速度、配送速度以及个性化推荐等方面。
京东以3c销售起家,这类产品销售的局限在于高标准、毛利低,产品消费频率低,而日用百货类的产品则刚好相反,是日常性需求。3c类产品销售很难根据消费历史跟踪进行个性化推荐,而从图书类、百货类产品的消费行为的跟踪中更容易知晓用户的消费喜好,提供个性化推荐,进而提升用户的重复购买率。
当自营模式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电商则有能力持续产生现金流。目前,国内的电商竞争环境恶劣,频繁采取价格战、广告战等手段竞争,用户获取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形成用户黏性。而京东在基础设施上的布局尤其在仓储物流方面较其他对手要完善很多,同时也加大了原本相对落后的it方面的投入,让京东为保持这个良性循环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