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马化腾:有梦想,还需要坚持 > 移动电商的困惑与纠结

移动电商的困惑与纠结
尽管现在大部分的新闻信息源由过去的论坛转移到微博,阵地从静态的电脑转移到了动态的手持终端(平板电脑、手机),让信息流传的速度更快、参与人群更多。但如何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用户的特征,将现有商品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满足用户和商户的需要?社交流量到底要如何转化成电商流量?
马化腾认为,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给互联网造成了很大冲击,原来腾讯的内部组织架构中做pc的和做obile的两个团队是分开的,后来发现不行,做一个产品必须要从pc到手机一体,才有可能形成很连贯的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在手机上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还在高速增长,但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是个未知数。他曾说:“我们在手机上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这是令我们更恐惧的事情。”比如同样的品牌广告,过去网站上很多很大的广告,可在手机上很难兼容,因为手机流量较贵,不可能放一个很大的广告,而且手机这么小的终端,又很耗电。这种新的格局让马化腾感觉到未来有很大的压力。
虽然马化腾利用阿里巴巴创造的“双十一”“双十二”这两个电商节日,让微信电商成功亮相升级,微信搭载着腾讯在pc时代未竟的梦想,渐渐驶入了移动电商这个深水区。但现在腾讯移动电商的时间机会成本太高,理清思路,绝对比急于做要重要得多。微信对于电商半遮半掩,电商模块在微信里藏得还是比较深的。
马化腾由易迅主导的实物电商和虚拟产品位置相对突出,然而有多少人真的能找到他安排在微信里的微生活、微购物、微团购?马化腾将这三项放在了微信众多订阅号、服务号里,不刻意地去搜,还真的很难发现。
另外,虽然“微生活”和“微购物”在使用中也会引导用户关注商户的公众号,收藏会员卡,但是,商户公众号没有独立的入口,和其他各种自媒体账号混合在一起,被淹没在每天的信息流里。而且目前上线的“微购物”版本略显简单,商品选择余地少,除了一些品牌进入外,入驻的电商仅包括少数商家垂直平台。
消费者还未大范围养成手机购物习惯。所以说,尽管微信的用户量超大,活跃度超高,但就像qq一样,大部分人只会用到其中的核心功能,而非核心功能都是有转化率的。电商受到的挑战和掣肘比较大,目前还处在艰难的探索期。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工具,用户期待的是好友间的交流,对于营销信息,他们是没有心理期待的。即使是促销打折,满100减50,还是要自己付钱的,所以无论微信怎么强调自己不是营销平台,一旦和商务沾边,就不可能只有客服没有营销,而用户对于营销,一般都会有抵触情绪。
因此,马化腾很想借微信在移动电商里大干一番,可是,考虑到大力扶植电商有可能对用户体验造成的打击,他就不得不仔细思量。因为微信虽然很强大,但和qq比,它还没有到足够安全的地步。用户在qq里沉淀了很大的一张社交关系网,加上类似于传文件、视频对话一类比较重要的工具性应用,人们对于qq的习惯度和依赖度比较深。所以,马化腾宁可开始落后一点,也绝不能先涉险犯错,毕竟微信犯错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不过,微信电商确实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先占据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解决支付等与电商相关的各种技术门槛,引入大量商家建立电商平台,然后将这些用户流量导入电商平台从而实现整个商业逻辑的成立。比如易迅运营的“精选商城”,购物流程极简,点击后直接进入购买页面,没有购物车,没有客服,买完后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者发到朋友圈里去,很符合移动购物迅速决策、碎片式、社交化的特点。再比如“微生活”,给线下商户提供cr管理平台,做会员管理,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微信在操作上,实际上还是有一些相当大的障碍存在,微信的用户规模虽然惊人,但这些流量主要是社交流量,他们使用微信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购买商品,而是通讯。而且微信电商的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希望通过社交产品的流量来带动电商,恐怕难度很大。
虽然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发展,但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尚不成熟,新的大佬可以在快速找到和适应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浪潮中成长起来,而这是传统电商大佬的思维跟不上的。可以说这也是马化腾在电商领域里的一次重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