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亨利·基辛格之母葆拉:保持一个平常心
亨利·基辛格的母亲葆拉性格开朗,待人宽厚,在亨利·基辛格的成长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无论在何种的生活境况之下,母亲始终保持着一颗难能可贵的平常心,以“管家”自居。她的教诲最终影响亨利·基辛格成为了一名和洞悉世界的政治家和外交大师。
葆拉,出生在德国一个中产阶层的犹太人家庭,不但能歌善舞,喜欢弹钢琴,还做得一手犹太好菜,是基辛格家中的“管家”,擅长教育孩子,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代外交大师。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籍,1943年至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至1969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69年至1974年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69年至1975年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至1977年任国务卿。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国广播公司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年至1984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他曾获1973年度诺贝尔和平奖,1977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多年来,他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923年5月27日,只有21岁的葆拉·丝特恩在菲尔特市的一家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婴,起名亨利·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的父亲路易基辛格是一所女子中学的教师,胸襟开阔,和蔼可亲,除了读书教学外,最重视的就是善待犹太教规。每逢安息日、新年和赎罪日,他总是带着全家人一丝不苟地做祈祷。
路易的藏书颇丰,葆拉则喜欢演奏钢琴。父母要求小时候的亨利基辛格只做两件事:读书和练琴,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钢琴家或学者。然而小时候的亨利基辛格只喜爱读书,却从不摸琴。
幼年时的亨利,顽皮而又活泼,除读书外,就是喜欢踢足球,还特别喜欢同女孩子一起玩。读小学时,他在班上很活跃,常常参加讨论,发表意见,而且当他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也爱回答问题,但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生。
亨利·基辛格7岁那年,希特勒开始实行蓄谋已久的灭绝犹太人的计划,当时希特勒的青年暴徒在菲尔特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亨利·基辛格和他的犹太同学常常遭到毒打。不久,亨利·基辛格被赶出了学校,转到一所专收犹太人的学校,父亲也被学校解雇了。
为了保护孩子,葆拉不允许亨利跟外面的孩子一起玩,整天把他关在院子里。亨利从窗户里看到菲尔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了希特勒青年团,他们排着队在街上唱歌,穿着制服游行。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杀戮、恐怖、忧愁笼罩了亨利的家。
基辛格未满14周岁以前,他就有12位亲人死在纳粹手中。他的父亲在失去教师的工作,从而也就等于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之后,还曾经以为这种反犹疯狂或许能很快过去,因此还曾竭力忍熬过。他的母亲一直掌管着家中的大事,这是因为父亲路易斯总是埋头读他的那些书籍和沉湎于他的梦想之中。
迫害最终变得不堪忍受,于是母亲保拉劝说父亲路易斯离开德国。出于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全家生存的考虑,他们全家于1938年去了伦敦,幸亏为时尚不算太晚。保拉在伦敦的姑母又帮他们去了纽约。
初到美国,基辛格一家要变成美国人那样,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言,工作,学校,一切都是新的,他们必须从头开始。母亲精于烹饪,正因如此,家道殷实的犹太移民在操办什么事情时总是请她下厨帮忙,她的名气也就渐渐传开了。
从最初为附近邻居们偶尔帮帮忙开始,后来发展成为一项专业性的职业。她开始承办“犹太教坚信礼”,婚宴甚至一些非犹太人家的节日酒宴。事隔多年,当基辛格在学术界成名以后,她还偶尔重操旧业,帮老主顾做上一席好菜,不过这时她改用了个当厨师的假名,而不再用“基辛格太太”这个称呼了。而当认出她的人再次称呼她“基辛格太太”或“亨利母亲”时,她总是说:我只是个“管家”。
成名后,每当有人问及亨利·基辛格,他的交往与管理能力来自谁的培养,他总是告诉别人,是母亲鼓励他勇敢地去和别人交往。正是母亲的这种鼓励,使他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勇于尝试,并在尝试中不断总结,不断增长见识,增加智慧。所以,人们才看到了一个在任何场合都游刃有余,充满智慧的亨利·基辛格。
教子点睛:
母亲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为基辛格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母亲就是这个家的掌舵人,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在这个家中,总能感觉到母亲的温暖。正因为此,他才能心无挂碍地成长起来,成为闻名世界的外交家。所以,不论贫富,父母都应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