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惯孩子
怎样才能让孩子得到幸福?从长远来看,幸福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收获幸福父母还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立。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对他的马非常宠爱,终日“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其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马病肥死”的状况在今天很多家庭里仍然在重演。
《北京青年报》曾刊登过一篇报道: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了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
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子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
在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我们也是在为这一代孩子未来的生存担心,为家庭里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着急。
英雄卓娅从小独立能力就能强,她在国家危难关头能舍弃安逸的生活奔赴前线,和母亲对她的独立性教育有一定关系。卓娅的母亲从来不娇惯孩子。
卓娅刚出生时得很瘦弱,母亲时常给她洗澡,农村里的人们说,洗澡能让婴儿长得更快。她在新鲜空气中的时间很多,到了冬季,可是她仍旧露着脸在院子里睡觉,母亲从不无故地把她抱在怀里。
卓娅的姥姥和奶奶全都劝她这样做,免得把孩子宠坏了。她老实地遵从了这个劝告,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卓娅才在夜里睡得很甜,不要人摇她或抱她。她长大了也很安静。卓娅还没满2周岁,她的小弟弟舒拉就出生了。这个男孩子生下来就大声哭叫,他喊叫的声音很粗,哭泣来就不停。
他比卓娅肥大和健壮得多,但是眼睛却同她的一样亮,头发也是黑的。在舒拉出生以后,母亲就时常对卓娅说“你是姐姐”,“你是大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她和成人坐在一起,但是坐在高椅子上。她很照顾舒拉:如果橡皮乳头由他的嘴里落出来,她就给他放入嘴里;如果他醒了,而屋里恰巧又没有别人,她就摇摇他的摇篮。
母亲也常常要卓娅帮助她做些事情。“卓娅,把尿布拿来。”她说,“请你把碗给我。”或者:“卓娅,帮助我整理整理:把书收起来,把椅子放在原来的地方。”母亲说,卓娅做这些事总是非常高兴,做完之后总是问:“还做什么呀?”
在她3周岁,舒拉1周岁多的时候,她就会拉着舒拉的手,拿着瓶子到祖母那里取牛奶了。在5岁的时候,在夏天,卓娅接连着几小时不停地拿着网子捕蝴蝶,采野花,然后再去洗澡,并且一个人在河里洗她自己的衬衣,晒干后再穿着回家来。
显而易见,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从不娇惯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非常值得今天的父母学习。
日本是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地下蕴藏着巨大热能,温泉到处可见。日本温泉里一般都设有冷水浴池,水温只有十几度,日本人经常是在温泉里泡的热呼呼的,然后立即跳入冷水里。这种耐寒能力,正是日本人从孩提时期就开始慢慢培养的。每年冬天,在日本街头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还穿着短衣短裤,来往于学校的路上。
他们提倡让小孩子冬天着短装,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耐寒能力。孩子身体在发育阶段,贪玩好动,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对寒冷有一定的抵御力,年复一年地经历冬季的抗寒磨炼,其御寒能力会大大提高,体质也会不断增强。
在我们看来近乎残酷的教子模式,其实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殊不知,温室里的花朵容易凋谢,室外的野花开的最绚烂。
作为父母,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是孩子能做的事,小到洗袜子手绢,大到和别人接触,父母要学会放权,多为孩子创造一点锻炼的环境和机会,帮助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自理和吃苦的本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享受幸福生活的资本。
教子点睛: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父母、长辈的娇惯是常见的,但是仍在娇惯孩子的父母们,请及早回头。养育孩子的目的是要把他教育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超越我们自己。而不是把她娇惯成予取予求的讨债者,一辈子只有依赖自己的父母才能生存。娇气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如果他不能适应社会,他也许会回过头来埋怨父母剥夺了他锻炼生存本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