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手中的“牌”
艾森豪威尔的母亲是个开明、果敢、勤于思考、悟性极高的奇女子,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艾森豪威尔高中毕业后本想直接上大学深造,但是,由于二哥爱德华不顾家人的反对,报考了大学法律系,结果父亲拒绝担负他的上学费用。
于是,艾森豪威尔和二哥商定,他先打工挣钱接济二哥,等二哥工作后再挣钱供他上大学。两年之后,艾森豪威尔考取了免费的西点军校。
母亲尽管内心并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森豪威尔前往西点军校之前,她只告诉儿子一句话:“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打好手里的牌,求得最好的效果。人生同样如此。”
母亲在向艾森豪威尔传达一种积极的态度:无论遇到任何事都不要怨天尤人,只要积极地面对,总会有好的回报。母亲从小也是这样教育他们的。
艾森豪威尔记得小时候的一天,妈妈拿出了一篮子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孩子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妈妈拿着那个最好的苹果对孩子们说:“门外的那一片草坪已经很久没有修剪整理了,你们每人负责修理一块草坪,谁完成的最好就吃那只最大最红的苹果。”
小艾森豪威尔非常想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所以干得特别认真。最后妈妈宣布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属于他。艾森豪威尔回忆说:“这件事几乎影响了我整个人生,你只有比别人干得出色,才能得到更多。”
母亲通过修整一块草坪让艾森豪威尔明白了要获得就要积极争取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才能获得杰出的成就;任何杰出的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
母亲的教诲足以影响艾森豪威尔的一生。从此,艾森豪威尔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尽自己的所能做好每一件事。他总是相信,他一定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前景。
艾森豪威尔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很讨人喜欢,但在学习上并不十分用功,也不十分在乎军阶的高低,多次因违纪而降衔。有一次甚至从厕所逃出军营,租船到哈得逊河上游的纽堡镇去。
艾森豪威尔的这种不愿墨守成规,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考来解题的行为方式,大大触犯了头脑僵化的教官,被指责为搞欺骗。艾森豪威尔不能忍受这种无端指责,提出强烈抗议,结果被指控为不服从校方,险些被扫地出门。虽然军校的生活有这样那样的不快,但他还是受到了良好的磨练,学到了西点军校的传统——绝对服从命令,集体高于一切。
艾森豪威尔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仍是个默默无闻的军人。但艾森豪威尔并不因此气馁和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履行好每一份职责。艾森豪威尔就是这样拿着“上帝发的牌”,但总是尽“全力打好你手里的牌,求得最好的效果”,所以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深得上级麦克阿瑟和马歇尔的赏识。
1942年6月,在马歇尔的举荐下,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美军最高司令,两年后晋升为上将,而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不但突破了希特勒所吹嘘的“大西洋铁壁”,而且也将艾森豪威尔推向了军事生涯的顶峰。
斯大林曾评价诺曼底登陆战役说:“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的情况来讲,在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历史将把这一业绩作为一项最高的成就记载下来。”
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使艾森豪威尔的声誉达到顶峰。1948年他退役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决定参加共和党总统竞选,走向美国权力的最高层。
母亲艾达就告诫艾森豪威尔:“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比能拿丁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
艾森豪威尔历经磨练终于明白了母亲这句话的含义。母亲这句话对他处理各种矛盾具有启发意义。应该说,艾森豪威尔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到中校、盟军统帅,直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母亲艾达在他身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事实上每个人所具有的家庭背景、社会资源并不会完全等同。面对这种不平等,是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还是立足现实、积极进取?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其实就预示了两种不同的命运。
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让孩子禁绝了前一种态度,确立了后一种态度。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社会的承认,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天上掉馅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社会不会无缘无故地厚待一个人,除非他自己向社会证明,他值得被社会厚待。可以说,一个人有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是能否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她常注意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艾森豪威尔就是在母亲的这种教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政治家。艾森豪威尔母亲的教育方法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一直鼓励孩子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让他养成了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也让他获得了成功的人生。
教子点睛:
尽力打好手中的牌并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的表现。每个人的牌总不尽相同,父母要使孩子明白,他要做的,只是认清自己的牌,做好自己的事。如果真能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事,那么,一切都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