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鲲鹏”之母马秀娟:教孩子展翅翱翔
马秀娟说:“能够成为母亲,这是女人的幸福;能够成为优秀子女的母亲,这是女人的幸运。这幸运不会降临给所有的母亲,但每一位母亲都有成为优秀子女母亲的可能,就看你怎样去做母亲。”这是她对“母亲”两个字的一点感悟,她要把它献给已经成为母亲和将要成为母亲的人。但愿天下的母亲都能得到幸福。
马秀娟,1946年生辽宁省辽阳县,编审、家庭教育专家。1970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曾任职于黑龙江省通河县林业局,后在哈尔滨铁路分局玉泉二校、哈尔滨铁路一中担任语文教师。1985年调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她从孩子出生时起就坚持写教育日记,长年累月观察、思考和帮助孩子的成长。她对“母职”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
鹏,长子,1974年生。1989年考入省重点哈三中,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4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生。1995年被保送为本系核电子学专业直读博士研究生,2000年9月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
鲲,次子,1976年生。1993年保送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年年获奖学金或特殊奖学金,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18岁入党。1996年保送读本系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考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为孩子设定高目标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就能够成为怎样的人”。这句话告诉人们,即使为一个哪怕是狂妄的念头而穷追不舍,也能使人成功或接近成功。
当马秀娟第一眼面对她的儿子,她就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他培养成出色的人——
未来的科学家!我会成功。”也许有人说,这样的定位或许为时过早,这种期望可能缺乏依据。但生命来不及观望和等待,人的生命与世间所有的生命一样,它的结果注定要在辛勤哺育和耕耘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只有高期望才会有高、高付出,也才会有高收获、高回报。
从此,她和爱人牵领着儿子,开始了追逐梦想的艰辛历程。直到孩子长大成才,马秀娟都觉得难以置信,初做母亲时那个狂妄的母亲梦,竟这样长久地牵动着自己的心,给了自己信念和力量。
母亲有个大胆的想法,要为儿子留下一部真实的、尽可能完整的人生记录,在他们成功的时候,还要从母亲的视角,写一部关于儿子的书。于是,母亲拿起了笔,开始记载儿子成长的历史:
她记下了他们从第一声动人的啼哭、第一声呀呀学语、第一步跳姗走路启程,走出童稚和天真,又走进青春的生命历程;
她记下了他们从认天识地开始,逐步增长见识,积累知识,一步步逼近科学殿堂的奋斗经历;
她记下了他们从一个个诚实善良的小事起步,走进少先队,又在团旗、党旗下宣誓的思想里程;
她记下了他们捧给她的第一张百分试卷,以及后来无数次带给她的欣喜和自豪;母亲还记下了他们的每一个缺点、错误和过失,每一次挫折和失败,以及他们带给她的烦恼和忧虑……
20多年的时间,历经了风风雨雨,辗转迁徙,马秀娟不停地为孩子记写,于是关于儿子的历史,写进大大小小几十本笔记,保留下大量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珍贵的资料。
当他们翻开一页页被岁月风蚀得变黄的笔记,浏览于匆忙中书写的字句间,才又悄然忆起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那是心血的见证。在这些笔记里,大量记载了马秀娟和爱人教给孩子的知识,讲给他们的做人道理,还记载了他们对自己职责的思索和教育失误的反思……
孩子对关于自己的这部“史书”也很重视。当他们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有时竟恳求马秀娟笔下留情,别写进去,她对孩子说:妈妈这支笔是“史官”的笔,必须实事求是。每当孩子看到自己微不足道的美好情感和言行也被妈妈发现并被动情地记载下来,他们十分感动,并努力做得更好。孩子的这部“史书”常常告诫他们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一定程度上警醒、约束了孩子的言行。
长大了,孩子们渐渐懂得,自己的历史,一半写在爸爸妈妈眼里,另一半写在学校和未来的事业中。历史是抹不掉的,别给它留下遗憾,更别给它砧上污点。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路,为自己的人生写进更多的光彩和辉煌。
辛勤培育孩子20多年的时间,历经那么多艰辛与坎坷,马秀娟为此而无怨无悔地付出,无休无止地期盼。一个又一个,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孩子们的成长竟与母亲的设想那样合拍,他们似乎是循着她的梦想与期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很多父母认为马秀娟和丈夫是成功的,培养成了这样优秀的孩子。马秀娟觉得,如果说他们有一点成功的话,就是在孩子的生命初始就大胆地设想他们,以最高的标准要求他们,向最高的目标培养他们,把最充实的爱给予他们,以最坚定的信念期待他们。
马秀娟说,孩子的成才是父母的欣慰,但这一切不完全归功于父母。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都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先天资质和后天的主观努力。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同等的天资条件和教育大环境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生命和事业的延续。培养教育好后代,关系到民族的兴盛、家庭的幸福,这是一项意义深远、充满艰辛与期冀的事业。这位伟大的母亲提议,每一个父母都应该为孩子,也为自己编织一个七彩的人生之梦,但愿这个梦做得越早越好。
教子点睛:
中国的先贤说过,“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这就是说:假如目标定得很高,结果往往会得乎中;而当你把目标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却反而会得到下等的收获,这是因为任何事情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要打折扣的。父母要想让孩子取得大的成就,就一定要设立远大的目标,高标准的要求,这是孩子成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