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 用成熟的态度处理人际夫系

用成熟的态度处理人际夫系
从婴幼儿阶段开始,刘亦婷就在接受做事讲究合理性的训练,这奠定了她后来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因为自己做事要合情合理,她也要求别人做事同样合理。
在小学阶段,因为不住校,这一点还不大突出。进入初中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同学们每天24小时在一起,这就好像是把一群小刺猬关进了同一个笼子。这时,刘卫华发觉,女儿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就显示出问题了。
有一段时间,女儿所在的寝室的卫生评比总是不如以前,她心里很着急。婷儿是个做事认真的人,第一次还忍着,到第二次就忍不住了。她没好气地对两个有责任的女孩小s和小l说:“这个星期的清洁,由你们两人包了!”
“为什么?”对方不服气了。婷儿得理不让人,叽叽呱呱说了一堆理由。对方说不赢她,可是心里不服,小声嘟囔着很不高兴。两个女孩的反应让婷儿觉察到,自己大概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她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叹道:“我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了。”孩子的班主任李老师看后,批了一句:“要讲究点方式。”
有一次,峨嵋电影制片厂派了几个人到外国语学校,拍了刘亦婷年级的一班上英语课的情景。刘亦婷在二班,班上的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盼着,以为拍完了一班就该轮到二班了。可是,那帮人从一班出来,就开始收拾器材,一副收工打烊的样子,到了也没到二班拍半个镜头。
二班的小家伙们大失所望,不少人都大呼“不公平”。婷儿也是其中一个。喊完了,她还觉得憋气,于是提起笔来,又把这件事写进了当天的日记,理直气壮地交到李老师手里:“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些不平:为什么峨影拍那么多一班而不拍我们班?我不是认为出风头就是好,但我认为要公平。”这显然是一副为民请命的架势。
在日记上面,婷儿意犹未尽,还画了一幅挺生动的插图:十几颗小脑袋瓜聚在一起,发出不平的呼声:“凭什么?”其实,事情原本很简单:学校仅仅是为了请峨影厂拍一位英语老师的公开课而已,跟婷儿他们班本来就无关。
孩子这一类的抱怨日益增多,引起了母亲的思考: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就应当学会用成熟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一切不尽人意的人和事。如果需要,就以有效的方式去推进它的改善,而不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况且,很多让人们烦恼的东西,其实只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应该宽容处之。
宽容精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从来是不缺乏的。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也是世界很多民族公认的美德。进一步说,宽容也是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中国人爱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美国很多名牌大学,也要求它的学生具有宽容的性格特征。
明朝学者洪应明在他的《菜根谭》中对社会心理和人生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在宽容问题上,洪应明不像其他人那样,把宽容仅作为个人修养来片面地强调,而是牢牢抓住宽容精神与其他素质的辩证关系,把宽容与仁爱、正直、廉洁融为一体去认识。那正是刘亦婷父母所希望的成熟态度。
于是,母亲选择了洪应明的几段精彩的论述,抄录给孩子看。它们是:
“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攻人之恶勿太过,当使其堪受,教人以善勿太高,当使其可从。”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其实,母亲心理明白,光有原则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实例来掌握这些原则。于是,每当孩子对什么人感到不满或苦恼的时候,母亲就在周末抽出一二十分钟跟她讨论分析,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最合理。
刘亦婷的领悟能力很好,母亲形容女儿理解力很好,就像一艘航船上有一柄灵敏的舵,很容易通过理性的方式拨动它。以后,那些无意义的抱怨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孩子令人欣慰的表现越来越多,上高中后,她已经很懂得识大体顾大局了。
排演古典名著《简·爱》片断时,同学们都认为刘亦婷演过电视剧,理所当然应该是女主角。而她却主动选了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配角。刘亦婷告诉母亲,作为排演英语小品的组织者,她最感兴趣的是让每个参与者都找到发挥特长的机会,让大家共享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子点睛:
要教育孩子关爱人,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经常想到别人,做出榜样。如带孩子乘公共汽车,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应主动让座。对待家中老人要关爱爱护,生病了要悉心陪伴照顾。这样,在父母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孩子很自然地处处想到关心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个懂得顾忌别人感受的孩子,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