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孩子的物欲
常常听到许多父母唠叨:“唉,这孩子,一出门看见什么就要买什么,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和别人攀比。”这种情况着实令年轻的父母为难。面对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做父母的常常手足无措。
有些父母不忍心看到孩子哭闹,每次出门都会依着孩子的意愿,买一大堆没用的东西。父母没有考虑到,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那么他的物欲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无法收拾。而反过来,一味地以打骂等粗暴的行为强行压制孩子的欲望,则势必会堵塞孩子表达和满足欲望的正当途径,导致更糟的结果。
其实,只要耐心分析孩子的购物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就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李圣珍说,家长对孩子的物欲追求一定不能任意满足。否则,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只有坚决克制他们的非分要求,才能让他们知道,得到任何东西都是不容易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对孩子要多些引导,少些溺爱;多些沟通和交流,少些粗暴和武断。只有通过适当满足孩子的物欲,使孩子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逐渐走向成熟。
一次,李圣珍带着王远逛商场,王远看到一块045元的巧克力,想让妈妈给他买,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他答应妈妈,来商场一定不买东西。但后来实在控制不住了,就对妈妈说,能不能给他买一块巧克力。李圣珍当场就拒绝了。从此以后,王远再也不敢跟妈妈提出这些要求了。
还有一次,在商场里,王远看到一个小望远镜,就问妈妈,那个望远镜多少钱?妈妈说:“4块多钱。”“4块多钱是多少钱?”王远问。“4块多钱就是40多毛钱。”“40多毛多钱又是多少钱?”“40多毛多钱就是400多分钱。”“那太多了,我们不买了。”王远这次很“自觉”。
妈妈还是非常通情达理,妈妈说:“这个对学习有帮助,可以学到知识,还是买一个吧。”在王远眼里,妈妈这次非常“慷慨”。这种长期的教育使王远非常珍惜自己的东西,他知道,得到一件东西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家庭也越来越富裕了。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是有求必应。市场为了迎合孩子的需求,变着花样生产儿童喜欢的产品。一些商人深有感触地说,什么钱都难赚,唯有孩子的钱最好赚。
孩子的物质欲望,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下,在攀比心的刺激下,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究竟会导致怎样的结果?父母没有去思考。特别是现在社会上不乏这样的父母,孩子出生后,就把孩子托付给奶奶或外婆,夫妻俩都去创业。钱财赚够之后,发现孩子在情感方面有某些缺陷,为了弥补自己的心理愧疚,开始毫不顾忌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但是,爱是财物换不来的,用金钱来交换感情,是一种徒劳的行为。这样的儿童从小养成对物质追求的习惯,将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样孩子长大后,当条件难以支撑的时候,他就会走上邪路,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变坏的。
所以,一个明智的父母,总会合理地节制孩子的物欲,教孩子懂得珍惜,懂得节俭。一个懂得控制物欲的孩子,长大一定能明辨是非,也一定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子点睛: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空前丰富的时代,他们被过量的物质享受所淹没。成功的父母懂得节制物欲,少给他们一点东西,给孩子留下些主动获取的天地。这样,同样一个本来不大值钱的东西,也许会成为孩子的难以忘怀的宝贵财富。也只有在这时,他们才会对父母报以尊敬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