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 10.12. 王远之母李圣珍:每个父母都能成功

1012
王远之母李圣珍:每个父母都能成功
李圣珍让儿子轻轻松松地考上清华。2000年3月2日,她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发表了“教子圣经”,并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李圣珍的“人性教育”思想打动了数以千万计的父母、老师和孩子的心。她办了个班,专门收治父母和老师管不了的“问题孩子”。孩子们之所以听话,是因为她付出的是母爱。
李圣珍,生于20世纪50年代。曾是北京通州二中化学老师。她不但成功地把儿子送入了著名高等学府,还把很多被父母和老师视为“顽疾”的“问题孩子”特殊的孩子调教得全部“脱胎换骨”,由原来的“教育弃儿”,摇身一变成为深受学校和家庭欢迎的“希望之星”。如今,他们中的大半已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并有多位赴日本、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浙江卫视、《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追踪过她的事迹,很多人把她当作了拯救孩子的一根救命稻草。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得到了她的指导,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亲爱的妈妈”。
王远,16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没有一个孩子是坏孩子
李圣珍称自己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但是,她的“特殊孩子”已经遍布全国。一个旷课、逃学、打架,初中所有功课总分相加不到60分的“坏孩子”,经过李圣珍老师的“点拨”,不到两个月就恢复了常态,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计算机工程师。而这个孩子,算是李老师孩子中“症状”比较轻微的一个。
所有送到李老师家的孩子,心灵都受过伤害,而伤害他们的往往是最亲密的老师和父母。李老师说:“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妈妈。”她说她并没有什么绝招,只是和学生平等地、真诚地对话,总是给他们以希望,使他们找到自信,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而这种学习的快乐感会激发出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开掘出每个人本已存在的潜能。
人们通过调查得出,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也就是说,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他们通常被老师和父母认为是没有希望的孩子。
由于被扣上了“差生”、“问题学生”的帽子,很多孩子无法调整好心态,感觉成了班级和家庭的“多余人”。也正因为此,很多孩子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他们成了家长的“烦心病”。很多孩子开始自暴自弃,更严重的,他们甚至在人格上把自己降到社会的最底层……
但是,仔细一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孩子?李圣珍老师一直强调:“赏识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成功。”李老师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办一所专门招收所谓“坏孩子”、“笨孩子”、“傻孩子”的学校。
在那所学校里,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人,也不是学生精神和肉体的掌控者。在那里,老师给学生的永远是真诚、平等、信心和希望。我们都希望,像李圣珍这样的老师应该再多些。可是,无论好老师有多少,也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鲁迅先生曾经痛切地说道:“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所以说,现在只是听见有人在呼喊“救救孩子”的口号。也许,在救孩子之前,父母要先救救自己,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
哪怕孩子缺点再多,也绝不会达到李圣珍老师所收留的孩子的那种程度。可是,李圣珍老师可以让这些被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抛弃的“坏孩子”一个个变成了“乖孩子”、“好孩子”,那么,我们凭什么还对自己的孩子那么没信心呢?
教子点睛:
有一句话叫做“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其实,也可以把这句话延伸成“世界上并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就是教育者要始终坚信孩子是可以教得好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传递给他什么,他就会学到什么。如果真是这样,父母何不给予孩子自信心和爱心呢?不要急于否定任何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可以教得好的,他们都应该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