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
人与人在对等的互不相欠的关系中,相处起来是最自然愉快、关系也最容易长久的。可是,母子之间、母女之间,由于存在着先天亲密的关系,尤其是长辈这一方,常常不自觉地向孩子毫无保留的付出。
可是,父母没有想到过,如果过分地牺牲自己,那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被过度的爱包围湮没的孩子,要么昧着良心漠然地选择反叛,要么就处在不堪重负的欠债的焦虑之中。
曲宝琴讲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个亲戚,夫妻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爱孩子爱到极至,一般人不能理解。老夫妇俩省吃俭用,单位发的毛巾、香皂、洗发水,都攒着,统统给上大学的儿子带到学校去。他们什么都想着给儿子,甚至连钥匙链也要给儿子准备,攒满满的一抽屉。
可在自己的生活上,老夫妇则是百般苛刻。毛巾用到花色完全看不出,再淘汰成擦脚布,等到再不能继续使用,再淘汰掉擦地用;洗发水更是很少用,基本用便宜的肥皂代替。
其实,他们的儿子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洗涤用品,但是,每次都必须收下,否则,父母就不放心。这样一来,导致孩子很多东西都用不完,最后都过期扔掉了。孩子每次放假回家,老两口都会精心准备饭菜,每顿都是四个菜以上,而且全是新鲜菜。这些菜是专门给儿子做得,老俩口一口都不吃,他们吃前一天的剩菜。
父母的百般“宠爱”,最后成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使孩子没有勇气去面对父母,他觉得自己表现不够好,辜负了父母。现在,他对回家非常恐慌,对父母的过度付出感到歉疚,心情十分地郁闷。
曲宝琴认为,如果父母过分地牺牲自己,必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的。爱的债,太重,有良心的、爱父母的孩子,都会感觉到的。她建议广大父母,要爱得有节制一些。爱得适度,爱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孩子冷热适中、呼吸自然。
曲宝琴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她的重要性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妈妈。但是,她必须承认的是,孩子不是她的全部,以前、现在、将来都不是。
她说,也正因为她爱得有度,她的女儿们才越来越懂得如何引导母女之爱、父女之爱。孩子非常有意识地把她们接触到的新的、好的事物介绍给父母,把她们看到的世界、理解的世界,链接到父母的视野里来。
2001年秋天,二女儿已在国外,大女儿和三女儿也都马上要走了。可是,今后他们该怎样联络呢?打电话太贵了,写信又显得太慢。三女儿天昭就建议互发电子邮件,孩子就手把手地教妈妈,就像当年妈妈教自己算术题一样。孩子们教得很认真耐心,小心翼翼地怕伤了妈妈的自尊。
在与孩子学电脑的过程中,妈妈也像当年做算术题的孩子,刨根究底地问着问题。孩子们与妈妈时不时地会哈哈大笑起来,她们是那样的默契和愉快。
除了提倡对孩子“爱得适度”,曲宝琴还有一个著名的观点,那就是:“爱孩于但更要爱自己”。她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它与你全心全意爱孩子并不矛盾,相反它是家庭关系真实和谐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当孩子成人之后。
曲宝琴认为,有些母亲过分地爱孩子,除了母性本来的牺牲倾向,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很多女性在当了妈妈之后,太急于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其他角色和前途,把自己的全部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她们自己做不到的,想让孩子必须做到,自己没能实现的要求,要在孩子身上全都实现,希望孩子成为另一个高大而完美的自己。
据曲宝琴的观察,这种忘我,很多时候其实是由于母亲懒惰和软弱的倾向造成的。众所周知,在追求人格完美和人生成就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人们会本能地徘徊,这时候,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人身上,他的成败荣辱可以权作自己的成败荣辱,那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
忘我地爱孩子,成了很多母亲的“筹码”。可是,要知道,你是你,孩子是孩子,幸福可以分享,但人生价值不可以代替。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和孩子一同仰望,一同奔跑,而不是把全部精力用来押宝、用来期待。
曲宝琴指出:这样的教子方式,这样爱孩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她以一个母亲和教师的敏感,一针见血地指出:亲爱的无私的妈妈们啊,请自私一点吧,在帮孩子的未来挖地基夯桩子的时候,也别忘了为自己的人生加片瓦、添块砖。
教子点睛:
爱要爱得有尊严。不要让对孩子的爱代替了自爱,不要让对孩子的期盼代替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不要让对孩子的没必要的过度的操劳代替自己的价值营造,不要让孩子在你“无私的爱”的重压下无所适从。这样一来,“释放”了孩子,也“释放”了自己。母亲和孩子携手,互相爱护、关怀,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