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厚道为人
老舍为人善良、正直,而且做事很有原则,做任何事情心里总会设下一道界线,不会逾越,极有分寸。在他一生中,每当见到别人有困难时,他都会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这点上,他有一点佛家的慈悲心肠,总是不忍见到人家的痛苦,时常舍己为人。
老舍说:“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但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老舍有一位姑母,常常在家闹脾气,是家中的阎王。直到老舍上了中学,她才死去,可是老舍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
老舍感叹: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
当姑母死去的时候,老舍的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了他。
母亲的影响和朴素的教育,给老舍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老舍在日后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有一次,老舍在荣宝斋画店买回一幅齐白石画的白玉兰,回家后发现此画原本属于吴祖光,被他妻子新凤霞在穷困之中无奈卖掉。
待吴祖光回京探亲时,老舍把他请到家中,然后将画赠还给他,对他说:“我很对不起你,我没能把你所有的画都买回来。”然后提笔在绫绢上写下:“物归原主矣——老舍”。吴祖光和新凤霞后来常常对人说:“老舍有金子般的心。”
事实证明,老舍的确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在街上看见算命的盲人走过,便与他们交谈,知道因为现已无人相信算命,所以他们都只有饿着肚子。于是,他立刻建议政府给盲人提供培训,然后把他们分派到文工团去当伴奏员,或者进到盲人工厂去工作。他自己又为盲艺人讲课,还自告奋勇,担任过一位盲艺人的证婚人。
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时,没有地方,老舍出面去借;没有钱,老舍出面去募捐;有人被捕,老舍出面作保向国民党政府要人,千方百计进行营救。抗战时老舍组织募捐工作,帮助过一些穷困交加的同行度过困难。他又曾给贫穷的画家送“过年费”,并协助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北京画院,这件事的意义更远远不止于救济。
不仅如此,老舍成名后对青年人尤其关心,总是求访必见,有信必复。一次,外地一位青年作者给老舍寄来习作稿子。他放下手中工作,细心为他阅稿、复信。当知道这位青年眼睛近视后,老舍又亲自为他配了眼镜并买了一个木盒,把眼镜寄给了这位青年。
教子点滴: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父母也许害怕自己的孩子由于太厚道会吃亏。殊不知,仁厚之心既是一颗爱人之心,一个心中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心存仁厚的孩子,心中充满了爱,父母又何愁他得不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