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勤劳自强
老舍的母亲是一个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她在丧夫之后,竭力撑起了整个家。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老舍的母亲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名叫《月牙儿》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几段描写,可以说是他母亲的写照:
“妈妈整天的给人家洗衣裳。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在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做买卖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
……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
老舍发现,因为母亲整天给人家洗衣服,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和微肿的。白天,她要洗满满两大绿瓦盆的衣裳;晚上,她和三姐在一盏小油灯下,缝缝补补,每天操劳到半夜,而且终年不得休息。
有一年的春节,还不大懂事的老舍跑来向母亲报告:“妈,开当铺的刘家刚宰了两口肥猪,放债的孙家请了两座供佛的蜜供,像小塔那么高。他们家过年怎么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呢?”母亲忍住悲痛,对小儿子说:“咱们家吃饺子,咱们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
是啊,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春节吃上一顿带肉的饺子,母亲在年前就得加紧干活,多挣点钱,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母亲告诉孩子,自己家的饺子虽然肉少菜多,但这是靠劳动挣来的,来得正,吃起来也就香。
老舍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妇女,她爱干净,桌面上从不留有灰尘,柜门总是擦得清洁明亮。老舍的父亲生前喜欢养花。父亲去世后,母亲就精心浇灌留下的几盆石榴和夹竹桃。她每天都把屋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桌面不留灰尘,连破柜门上的铜环儿也擦得闪光,仿佛在说:别看咱们穷,可是活得硬朗。
母亲常常叫年幼的老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母亲要浇花了,他就去取水;母亲扫完地了,他就去撮土。小时候,当母亲和三姐做活的时候,老舍帮着打下手:递烙铁,看火,送热水和凉水,他为能减轻母亲的一分劳累而高兴。
慢慢地,就养成了他爱清洁、爱整齐的好习惯。乃至成名以后的老舍仍然保持着自己收拾屋子、像母亲那样把茶壶、茶碗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还经常自己取水浇花。老舍爱花,爱清洁,爱整齐,这些习惯都是受着母亲的影响。母亲这种勤劳、要强、办事认真的美德从小影响着老舍。
老舍一生也在辛勤为人民写作,建国后17年间,他发表、出版的戏剧、曲艺、论文等作品,总数约300万字,每年为人民贡献近20万字的精神食粮,而且他的每篇作品也从不潦草敷衍,总是整齐地书写清楚,规规矩矩、一丝不苟。
教子点滴:
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是老舍的榜样,特别是在小的时候,孩子最崇拜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母亲。母亲在他的眼里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自然,母亲的一言一行也就印在了孩子的脑海,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母亲的行为。长大后,这些行为就慢慢变成孩子的习惯。所以,作为母亲,究竟给孩子树立了怎样的榜样,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