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墨子公开课 > 多才多艺,不如独精一门

多才多艺,不如独精一门
【原文】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亓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
【大意】有几个弟子告诉墨子,要学习,要习射。墨子说:“不能。智慧的人一定会衡量自己的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然后再进行实践。”
这是墨子的徒弟问墨子,可不可以既学写作,又练习射箭,墨子就指出了,首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去选择。虽然现在社会是提倡使用综合型人才,但是如果没有一门专长的技艺,就会变成“什么都会,而又什么都不会”的状态。
人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这话想必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把握精髓,那么你肯定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
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唰唰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神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19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此时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如同优雅的骑士。
再看匠石,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的确是如此。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真理。
一个残疾青年,学会电脑打字,便办起了小小打字社,交活儿及时,打的质量又高,连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让他打文稿。几个下岗大嫂,都是做饭行家,一合计,总不能老靠一点儿救济金度日,于是办起了“嫂子饺子馆”。卖的饺子薄皮大馅,服务热情,生意很快就兴隆起来。
有些人瞧不起小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机遇;二是就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小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包括锻炼你的意志,包括对基层实际的体察。有时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修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同样大有可为,同样事业辉煌。
许多原被人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为有为青年注意,在其中寻找成功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