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墨子公开课 > 要会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

要会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
【原文】凡天下群百工,轮车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墨子·节用中》)
【大意】凡是天下做工,如造轮车的、制皮革的、烧陶器的、铸金属的、当木匠的,使各人都从事自己所擅长的技艺。
墨子在使用人才上强调因人之才,合理分工,以争取效益最大化。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弱项,然而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公司里的职务就是那么多,如果根据取长弃短的原则给每个人安排一个职务,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因事设人,而不会因人设事;他会尽量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给每个下属安排一个最适合的职务,但又不顺从他们,而是在职务的限制下让他们自由发挥。这就是因事设人。
“因人设事”之所以与“因事设人”相对立,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用人态度和方法。老板不应该漠视公司的实际需要而安置“多余人”,安置“多余人”只能给公司带来人浮于事的不良效果。因此,“因人设事”是管理者不可踏入的误区,而“因事设人”是行之有效的用人原则。这就要求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来挑选合适的人选,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工作,各司其职,快乐工作,以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一般来讲,“因人设事”有七大弊端:
(1)使公司管理出现人员“拥挤”的现象,从而使公司效率低下。
(2)由于人浮于事,从而使公司的具体工作没有秩序,没有目标。
(3)会把公司的本位工作置于次要地位,而夸大人情的作用。
(4)会使公司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逐步失去内在的活力和竞争能力。
(5)会使公司人才遭到创伤,因为不正常的人际关系会制约有用人才发挥作用。
(6)会给公司岗位职责带来破坏作用。
(7)会给公司带来“僧多粥少”的管理困境,从而造成经济效益短缺,财政支出浪费的现象。
“因人设事”的弊害非常多,最致命的一点是带来负面效应,从而使公司丧失内部管理机制,出现任人唯亲的恶果。
作为企业的一名管理人员,千万要在“因人设事”与“因事设人”两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使企业丧失发展的活力。
与“因人设事”相对立的是人要因事而设,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具体做法是:
(1)各就其位。
事业为本,人才为重,人事两宜是用人的重要原则。人事两宜,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按照需要,量才使用。社会的发展不仅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且也为发挥人才的作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积压人才,用非所学,不把人才分配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地方去,强人所难,就会影响公司的发展。第二,要了解人,而且要了解得彻底,要有全面的观点,在使用人才时要职能相称,量才适用,适才所用。人才是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要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使相应的人才处于相应等级岗位,把人的才能、专长与岗位、职务、责任统一起来。
选人用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全局,教育人们服从需要和分配,而且必须考虑人才的志趣、特长、气质、能力,做到合理使用,让每个人去干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条件和机会,不要强人所难。这样既能避免大材小用,造成人才有余,浪费人材,也能避免小材大用,耽误工作。
(2)尽其所长。
高明的老板在管理人才时,总是根据人才的潜能、特长和品德合理地使用他们,分配给人才使用的权力必须足够使其发挥作用,如果出现错误,结合其优势督促人才合理改进,人才自然会愉快地接受。如果分配给人才的职位,根本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连适应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做到人尽其才呢?
(3)因人而异。
一方面,用人需根据人才的条件进行安排,人才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也同样需要有客观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人才即使有比尔·盖茨、戴尔、杨致远的能力,也会徒劳而无功,发挥不了作用。另一方面,人才各有不同,有的人善于按老板的意思做事;有的人志在管理好全局,全局管理好了,他就会高兴;有的人懂得管理社会事务,懂得什么事现在可以做,什么事将来可以做,善于适可而止,长远安排……如果能辨别以上各种情况,那么这个管理者才能被称为伯乐。
管理者要做一个现代的伯乐并不是很难,只要你在人与事的主次上恰当把握,就会做到“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这样就会使公司形成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合适的人来完成,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快乐地工作,提高公司工作的整体效率。一个公司要充满生机,前提是人人有其责,事事有人做,时时见效率。而这正是“因事设人”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