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沉重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墨子·亲士》)
【大意】我曾听说: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自己没有安定之心;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我怀着无法满足的心。
墨子指出,没有知足则会产生恶,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学会知足常乐,因为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沉重。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要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穿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为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丢掉了。”
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们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
“哼!脚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它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它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至于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任何事物都不是多多益善,蜈蚣因为贪婪,想拥有更多的脚,结果却适得其反,脚成了束缚它行动的绳索,代价可谓惨重。
故事很简单,却耐人寻味。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
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隶,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终。
贪婪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婪,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人类欲望本身并没有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弥漫的城市里来到一个松林里,吸到清新的空气,非常高兴,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狡诈、盗窃,从邻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一个穷人会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贪婪者却什么都会缺!
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可以感到满足,富有的人需要多一些东西也可满足,但是贪婪的人却永远也满足了。所以,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
《圣经》上说,如果你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的生命,那么,你也得不偿失。因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贪婪,轻则让人丧失生活的乐趣,重则误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或许便是贪婪的代价。
朋友,为了让生活充满快乐,丢掉贪婪的包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