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媚奉承可以覆灭一个国家,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原文】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墨子·亲士》)
【大意】如果在国君身边的都是一些阿谀奉承谄媚之徒,正确的意见就会被阻塞于外,那么国家就要面临危险了。
墨子是在强调国君重视贤士、人才的必要性时提出这一看法的。墨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有“弗弗之臣”“之下”的辅佐,才能治理好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分议者延延,而交苟者,焉可以长生保国”,“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意思是说:如果为人臣子的只注重保全自己的爵位,而不敢直言进谏,在君主身边的臣子都沉默不语,远离君主的臣子沉吟不言,那么怨恨不满的情绪就会在人民百姓的心中聚结起来。如果充盈在君主身旁的全部都是那些善于阿谄奉承、谄媚拍马之徒,以致好的正确的意见不能传达给君主,君主所能听到的尽是虚假、好听的谎言,那么国家就要出现危机了。为了将道理说明得更充分可信,墨子以夏桀、商纣为例,指出夏桀、商纣就是因为任用了谄媚奉承之徒,而拒天下贤士于千里之外,只听信那些无益的虚言假语,而残害敢于诤谏廷争的忠臣,才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治国之君应当多任用一些直言进谏之臣,而不要轻信阿谀谄媚的小人;否则的话,言路被阻,国家哪有不危险的道理?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个人,道理都是相通的。在我们身边是什么样的朋友呢?
一样米养百样人。人有很多种,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也有很多种类型,有每天说好话给你听的,有看到你不对就批评、指责你的;有热情如火、喜欢奉献的,也有冷漠如冰,只考虑个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诈使坏的……
这么多类型的朋友,好坏很难分辨,而当你发现他坏时,常常是来不及了,因此平时的交往经验极为重要。
不过有一种类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会批评、指责你的朋友。
和只会说好话的朋友比起来,那些只知道批评、指责你的朋友可能是令人讨厌的,因为他说的都是你不喜欢听的话,你把自认为得意的事向他说,他偏偏泼你冷水,你把满腹的理想、计划对他说,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说一顿……反正,从他嘴里很少听到好话,这种人要不让人讨厌也真难。
但是这种朋友,如果你放弃,那就太可惜了。
基本上,在社会上做过事的人都会尽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难听的话让人讨厌。说好听的话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场,只说好听的话,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朋友;明明知道你有缺点而不去说,这算是什么朋友呢?如果还进一步“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用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和这样的人交往。
但实际上的情形又是如何呢?很多人碰到光说好话的朋友便乐陶陶,不知是非了。其实他们顺着你的意思说话,让你高兴,为的就是你的资源——你可以利用的价值,很多人被朋友拖累就是这个原因。
比较起来,那些让你讨厌,光说难听的话的朋友就真实得多了。这种人通常无求于你(不挨你骂,不失去你这个朋友就很不错了),他的出发点是为你好,这种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
想想父母对待子女好了。
一般父母碰到子女有什么不对,总是责之、骂之,子女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也总是想办法替他踩踩刹车,不让他脱缰而去,为的是什么?是为子女好,怕子女受到伤害,遭到失败。这是为人父母的至情,只有父母才会这么做。
朋友的心情也是如此,否则他为何要惹你讨厌?说些好听的话,你说不定还会给他许多好处呢。
只有经常批评、指责你的人才是你人生的导师、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