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还是“不战”
——墨子做人的启示
墨子认为:凡事只讲争先,不礼让是不可能的。比如在狭窄拥挤的城门前和人与人行走的街道上。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素来有谦逊礼让的传统,可现如今,个个都脚步匆匆,好像有忙不完的事,为了抢先一步,为了抢个位置,争得头破血流。古人云: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
“非攻”的智慧
【原文】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墨子·非攻上》)
【大意】现在有人做很大的不义之事,去攻伐别人的国家。
墨子对战争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不赞成侵略战争,战争所造成的危害墨子是深有体会的,在书中,墨子也多次阐述了战争的性质,认为战争“只会让士兵去送死,加重全国人上下的祸患”。
“非攻”是墨家学说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发掘“非攻”思想的丰富内涵,把握其精义,对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非攻——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
墨子生活于战国初期。在这期间,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由国家占有的分封制,进入到了封建领主掠夺兼并的私有制,军事斗争非常尖锐。正如墨子所言:“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于天下。”(《墨子·节葬下》)越亡后,形成战国七雄,而夹在其间的小国如卫、鲁、宋、郑等则不断受到大国、强国的攻掠蚕食。战争问题成为当时儒、法、墨、王、臣、士、将、卒、百姓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墨子生活的鲁国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处于强国争霸的战略要地,这使墨子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体会更为深刻,也使他对“大攻小,强执弱”的现状非常不满,更为强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所愤怒。他与弟子为制止战争南下北上,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于君王殿前,演讲于民众中间,“非攻”思想就是适应这种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产生的。
“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矛盾,实现其理想而提出的。首先,“非攻”的主要思想是保护弱者,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人民的理论。其次,“非攻”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得到了弱小国家的支持。当时的战争不仅在大国间进行,也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小国与小国、弱国与弱国之间进行。“非攻”对大国和强国,尤其对好战的君王是一个约束,对小国与弱国则是一个保护,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当时,“非攻”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从政治和哲学意义上看,“非攻”也可称为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的基础,给后来的思想家以深刻的启迪。
2.非攻——对战争性质的深刻分析和历史选择
墨子对战争的分析是以鲜明的是非观、善恶观和价值观为指导的,服务于为天下兴利除害总目标。在战争问题上,他既不赞成国家间的攻伐掠夺,也不盲从“春秋无义战”的看法,他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对战争性质做了深刻分析,对正义之战予以支持,对不义之战进行谴责,进而主张以积极的守御,战胜不义之战。
关于战争的性质,墨子在历史上第一次将其分为“诛”与“攻”,认为诛战是讨伐残暴害民君主的正义战争,攻战则是大国、强国以掠夺土地、财富、人口为目的非正义战争。因此,“非攻”绝不是不加分析地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在分清战争性质的基础上,对诛战赞同之,对攻战反对之。
总之,墨子对攻占性质、表现、结果的分析以及对饰攻战者谬论的驳斥是深刻和理性的。其巨大的逻辑力量和正义感召力强烈影响着那个年代,不但广大群众以“非攻”论是非,说贤愚,就是一些把墨学称为“贱民之道”的君王卿相,也不得不在墨子的游说下,承认攻占不义或者放弃攻战。止楚攻宋、止鲁阳文君攻郑、止齐太公攻鲁等,皆是“非攻”理论的实践硕果。
3.守御——弱小国家的生存之道
守御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专家考证,《墨子》全书在未佚失前当为七十一篇,而城守有二十篇,近全书的三分之一,集中论述了在“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的形势下“欲守小国”的战略战术。因此,有人称墨子的军事思想是守御思想,反映了弱小国家积极防御的现实,而同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因其所著《孙子兵法》主要研究进攻而被称为进攻思想。《墨子》守御各篇同《孙子兵法》恰成古代军事学说的双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毫无疑问,墨子的守御思想,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上的,这就决定了其战略任务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弱小国家力量,采用各种手段,夺取守御战的胜利。今天,研究其守御思想之精华,仍有极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4.非攻——充满辩学智慧的军事理论
墨子是中国的“辩学之宗”。何为辩学?“辩,争彼也;辩胜,当也。”(《墨子·经上》)即辩是对某一论题及内容进行证明和反驳的过程,符合实际为真,不符合实际为假。墨子认为,辩学的精髓在于认识真理和推翻诡辩。他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墨子·小取》)就是说,辩论的目的就是要明辨是非(明是非之分),对正确还是错误、真理还是谬误的问题有一个明确回答。具体讲,要解决政治(军事)上的是非问题(审治乱之纪),解决思想方法上的是非问题(明同异之处),解决思维形式上的是非问题(察名实之理),解决道义上的是非问题(处利害),解决认识态度上的是非问题(决嫌疑)。可见,墨家之辩的范围是很广的。
“非攻”作为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在同儒家辩、同诸侯王公辩、同各类人辩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非攻”不但回答了军事斗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且在阐述这些问题时引入众多的哲学范畴,使“非攻”理论更为缜密、深刻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