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点苦
教育孩子,有一个特别的难处,那就是一旦失败了就真的失败了,而不能像做其他事一样,一次不成功,就再来一次。但是,在管教孩子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一个对任何孩子都适用的成功模式,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
陈克正管教孩子的一些方法,也都是“借”来的,有些方法甚至还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众所周知,狐狸生性狡猾,名声很不好,但根据一些科学小品的记述,它的教子的方法却值得一学。狐狸爸爸妈妈在其幼崽长到一定时候,就不再让它留在窝里,而是把它“拱”到窝外去。
在表面看来,这确实是有点“残忍”,实际上,这是一种真正的“爱”,能让幼崽早早地经历风雨,早早地学习捕食的本领,早早地学习逃避危险的本领,以便它能更好地生存。陈克正认为为,这也是一种教子方法,也是一种教子艺术。
一般来说,父母宁愿自己受苦,不愿孩子受苦。有句话,说中国的母亲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一直抱大成人。但是欧美的母亲不是这样,孩子到了18岁,就要让他独立谋生,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再好,也要让孩子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中国人看来,他们的这种做法可能有些过分,陈克正却认为,在欧美人看来,中国父母的一些做法才真正有些过分,他们会认为,对孩子过分呵护,会妨碍他未来的发展。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吃点苦。1994年上半年,陈克正的大女儿在读硕士,二女儿在读大学,老三在读高三。下半年,老三也考上了大学,家中一下子空了巢。妻子的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非常不好受,常对陈克正说:“你就像只老狐狸,把仔都拱到外面去了。”真的,看见三个女儿读书的那种拼命的样子,陈克正总觉得是自己在“逼”她们。三个女儿,个个都勤奋,上学读书,特别用功,起得早,睡得晚。妻子看见女儿们的拼命样子,背后总是要劝陈克正不要逼得太狠了。
那些日子,有时,陈克正也想,这样做值得吗?女孩子长大了,有个工作,成个家,过日子,不都是这样吗?有时,他又这样想,希望孩子成人,还希望孩子能成才!要成才,总是要吃苦的。这时,他就想起狐狸把幼崽拱到窝外的情景。于是,在妻子劝他不要逼得太厉害时,他就讲述狐狸教子的趣事,同时还说,如果怕孩子摔跤,老把孩子抱在手上,那孩子能长得大吗?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还要吃更多的苦。这是陈克正的真实想法。慢慢地,妻子也比较认同了。
当今的孩子大都生活在长辈的宠爱下,父母的溺爱下,所以,多数孩子存在着依赖心理,他们敏感,不愿承受困难,也不能接受批评。其实,这样对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非常不利,父母只有让孩子从小就吃点苦,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面对这种现状,父母一定要找到让孩子吃点苦的正确方法,提高孩子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子点睛:
心理学专家认为,让孩子吃点苦,对他的一生都会有益。由此可见,对于现代家庭来说,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吃苦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