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兴趣
很多家长来电话询问陈克正,说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该怎么办?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难题。
这样的难题,陈克正有太多的感受。他在做了20多年的老师,也深深地觉得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陈克正做过班主任,他对一些完全没有读书兴趣的学生也试图进行一番教育,想让他们转变过来,但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从那以后,陈克正悟到,读书的兴趣,要从小进行培养。可能就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各种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最佳时期,错过了最佳时期,教育效果就差多了,甚至没有效果。
陈克正的三个女儿都比较喜欢读书,在他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很遗憾,陈克正的确没办法把一个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下教育成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但是,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个问题上,他还是多少有些成功的经验。
陈克正认为,一个孩子总会对这事或那事产生兴趣,这是必然的,但是孩子是对书产生兴趣,还是对打球产生兴趣,这就有些偶然性。
说是偶然,并不意味着只能听其自然,不能进行控制,相反,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促使事件向预定的方向发展。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在父母认为他对书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让他多多接触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陈克正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孩子爱读书的有效方法。
陈克正认为,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先入为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意识地让孩子先爱上书,使他的兴趣在书上而不在其他方面。或许,日后想要孩子不爱书,都不可能了。相反,如果无意间让孩子爱上了网络游戏,日后想要孩子不爱网络游戏而爱书,就又成为不可能的事。他曾举例说:
在中央电视台《新世纪科学论谈》节目第二期中,袁隆平院士回答了一位女士的问题:你是解放前上的中学,你是怎样决定学农的?袁院士很爽朗地回答说,在中学时学校组织学生到江夏某个地方参观了一个农场,那个农场里满地里都是红的、绿的花果,使我大为兴奋,于是对农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1951
年就考取了西南农学院。
当时学校的这次参观,不经意间种下了一粒大农学家的“种子”,这是当时任何人所无法料及的。袁隆平产生了好奇心,对学农发生了兴趣。
陈克正的三个女儿,都喜欢读书,也有些是出于偶然,出于好奇心。
在陈淑华三四岁时,陈克正在书店偶然见到一本彩色的幼儿读物,他也觉得有些新奇,那时的书店,书架上多半摆的是红宝书,马列著作,很少有幼儿读物,更是难见到彩色的幼儿读物。陈克正也是出于好奇心,就买了一本。
淑华见到这样的稀奇东西,高兴得不得了。陈克正又把书中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她听得非常出神。后来,陈克正又为她买了两本,一共3本,他当时觉得,自己算是最舍得为小孩买书的了,可能淑华也是她的同龄的小孩中极少拥有3本彩色图书的小孩子。这样,她对书产生兴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教子点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特别推崇,他曾指出,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孩子兴趣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孩子的第一个兴趣就应当是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抢占“最佳时机”,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