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司卫东之父司有和:早期诱发育英才
通过有意识地诱发各种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让少年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其智力获得快速发展,这就是国内著名的“早期诱发”理论。司卫东从小没有接受完好的早期教育,从高小开始,正是父亲对他试用“早期诱发”的家庭教育方法才促使他获得较快发展的。
司卫东,1970年10月出生,安徽省含山县人。1986年9月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处攻读博士并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宾州大学做超导研究。
司有和,1945年6
月生,教授。中国科技写作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信息与决策研究所所长,现为重庆大学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工作期间,曾参加了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创建工作,是我国超常教育最早也是最富成果的研究者之一。出版各类学术专著20多种,其中包括多部超常教育方面的著作。鉴于他在家教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出色成绩,1994年全国妇联、原国家教委为他颁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及“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合理诱发孩子的智力
司有和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智力潜能,所以,父母只要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采取合理的诱导措施,就完全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得到超常的发展。
遗憾的是,因为教育不得法,人们的这种智力潜能大都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发挥。有关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脑只利用了3%,就是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他的大脑也只利用了10%。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再多开发1%
,他就都能成为智力超常的人。
因此,作为孩子的内容中会详细介绍司有和的教育方法。如果能联系孩子的实际,辩证地使用,不失为一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5)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
父母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这是实施早期诱发教育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父母对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他就不可能很好地去诱发孩子的智力。
教子点睛: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潜在的智能,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能让这种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他们的智慧绝不会低于任何一位有成就的大师。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孩子的潜在智力达到十成。只要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智力,孩子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