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即教育
王则敏认为,家庭教育的涵盖面很广,影响也很大,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以身作则”,也就是说必须从自我教育着手。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老爱看电视,可是却忘了检讨自己也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视机面前。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王则敏坚信,日常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教育方面,他个人非常重视“诚实”这个准则,最忌讳孩子有撒谎、偷窃的行为,尤其常教育王乃庆形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这个观念。
有一次,王则敏和妻子带着王乃庆到他们家附近的一家商店去买东西。这家商店和他们很熟,尤其是在王乃庆上了报纸后,更是每个人都认识他。
通常,王乃庆到这里来都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下来,由他妈妈付账。那一天,王则敏没有进去,坐在车子里等他们,结果王乃庆一进去就发现了一种新出来的棒棒冰,他拿了马上就跑出来:“爸爸!爸爸!你看!这好漂亮!”
这一高兴,就把付钱的事给忘了,后来他妈妈上车才发现:“唉呀!王乃庆手上的东西没有付钱呢!”
第二天,他妈妈特地带了王乃庆到那家店去,把钱付给人家,并且说明原因。
当然,王则敏不会认为这是王乃庆“不诚实”或“偷窃”,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可是他认为,如果父母不重视它,不借这个机会教育孩子,甚至不处理或认为占了便宜,那么,这可能就是孩子染上偷窃恶习的前兆。
在时间观念方面,王则敏个人非常守时,与别人约会从不迟到。为了培养王乃庆的时间观念,王则敏特别为他买了一只表。买这只表,王则敏非常挑剔,挑剔的不是价钱或美观问题,而是它的教育意义。他希望买一个有三根指针,而且有12个阿拉伯数字的“标准表”!为此,他跑了大半个台北市。因为他认为,数字电子表无法让孩子真正了解时间的意义,也无法让孩子明白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
除了这两项准则,王则敏平常我就给孩子灌输“守法”的观念。他认为,父母一定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得守法不守法,其实父母平常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他能否养成守法的观念。其实,遵守交通规则就是守法的一环,大人如果见红灯也照样闯的话,怎么教孩子守法呢?
此外,可能还会遭遇到一个问题,现在很多汽车、行人都不守规矩,孩子也看在眼里,他就会问:“为什么?”有些父母或许会直接告诉孩子:“他们不守规矩。”王则敏认为这样说不妥当,因为“不守规矩”不就是“坏人”吗?可是他们不是“坏人”啊!既然好人也可以“不守规矩”,为什么我要守规矩?
对此,王则敏并不直接指责这些不守规矩的人,而是告诉王乃庆:“或许他们有什么急事吧!不过这样做太危险了,恐怕也会妨碍到别人哪!”这样,就间接地给孩子灌输了一个观念:“不管别人守不守法,你必须守法。”时间一长,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就深植在王乃庆的内心了。
另外,王则敏还认为,父母还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在孩子面前从不谈“钱”的问题,对孩子从不大吼大叫,也不多次罗嗦个没完,任何事情顶多讲三次。在平常管教方面,抱着只奖励不惩罚的原则,尽量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让孩子勇于向父母坦诚自己,并且养成他“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是的,父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融入到与社会接触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注意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日常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视细小的教育机会而不见。父母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带有教育目的,给他买玩具、与他做游戏……可以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该对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子点睛: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从日常的生活中做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多总结多思考,要有长期目标,并一直坚持,直到实现目标。父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件艺术品,要学会精心地去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