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董建华之父董浩云:舍得让孩子吃苦
从东方海外的掌舵人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人生是成功的,这与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国际媒体这样评论:“董建华是其父董浩云刻意雕琢的一颗明珠。”董建华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要全面锻炼自己,生活要简朴,要以中国人为骄傲。
董建华,193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1947年随全家迁居香港。1960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他进入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工作。1978年,其父退休,他正式执掌父业。1996年12月16日,他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年7月1日就职。2005年3月10日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2005年3月12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他被增选为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董浩云(1912~1982),生于上海,原名兆荣,“现代郑和”,中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创办人。1927年中学毕业后考入航运业训练班,1928年到天津航运公司当职员,后逐步升任为常务董事,踏上了经营航运业的生涯。后来,他组建了强大的船队,共有150多艘船舶,总吨位超过1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
全面锻炼自己
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17岁独闯天下,经过艰苦奋斗,终于造就了一个以香港为基地、拥有1100万吨巨轮的远洋海运王国——东方海外。60年后,其长子董建华不仅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着父亲留下的这个海运王国,而且秉承父亲的“以中国人为骄傲,再创天地”的信念,走上政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为香港回归祖国及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董建华的成功之路与董浩云的教育密不可分。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肯定会安排儿子去美国继续深造,或回香港在董家的海运王国执掌要职,为自己分担经营管理上的压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却要董建华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做一名最普通的基层职员。
董浩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董浩云与董建华之间有过这样一段谈话,可以看出董浩云教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董浩云问:“小华,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进‘通用’吗?”
董建华回答:“我明白。因为‘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总裁阿尔弗德雷·斯隆创立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我想也肯定适用于我们这个国际型的航运企业。我相信,我在‘通用’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董浩云虽然点头同意儿子的回答,但仍然觉得他的理解不够深刻。董浩云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小华,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不要想到自己有依靠,你必须自己主动去找苦吃,磨练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并且一定要战胜它。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做好一名普通职员,今后才可能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你手下的职员;在这以后,你才能充分考虑学习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了父亲的话,董建华立即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坚定地回答:“请爸爸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董建华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在美国勤勤恳恳干了4年,1964年才回到父亲的身边。
在通用打工的日子里,董建华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事还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他以后能使东方海外摆脱危机,重振雄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并不是强调,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会成才,也不是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去吃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孩子的成长道路一直很顺利,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的话,他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为所欲为,这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今天的教育专家和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父母提出,适当地对孩子施行“吃苦教育”,让处于打好顺境中的孩子对艰辛的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得到锻炼,从而健全他的人格。
教子点睛:
让孩子全面锻炼自己,是培养他适应社会能力和养成吃苦耐劳品质的有效途径。董浩云就非常注意这一点,他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要孩子从小经历磨难、挫折、吃苦,可以说,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教育方法,值得今天的父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