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李燕之父李苦禅:培养良好的品格
好的品格会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大多是通过接受的教育而逐步养成的。这种教育,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一个人在孩提时代,良好的品格更取决于父母对他的影响。著名画家李苦禅就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李燕,男,1943年生于北京,著名画家。自幼跟随父学画,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能,注重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画风随意多变,各得其妙。1976年起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其事略被载入英国《世界名人录》和《远东澳亚名人传记》。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曾投入“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1923年拜师齐白石,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1946年,徐悲鸿聘他为北平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任国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委员等职。他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60余年,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
教子要有好品格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李燕正是在李苦禅的悉心教育下,在画坛上脱颖而出的,他的画也颇有造诣。
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李苦禅非常重视对他进行品格教育,他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的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嫉恨贤达,诬杀忠良,害死岳飞,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如果作者人格鄙劣,是无人格,实在与艺术没有缘分,枉言真美善!”
李苦禅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1937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一些社会名流来“装饰门面”,于是派人来请李苦禅,对他说:“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根本不为之所动,断然拒绝。
从那以后,他辞去了教学的职务,以卖画为生。一天,有个汉奸求他在扇面上作一幅画,李苦禅很快就画完了,并在上面用草书写下这样的字句:“日月已沉海,蛟龙乱升天!”那个汉奸附庸风雅,不认识草书,竟然满意地离开了。
父亲的一言一行,李燕都看在了眼里,听进了耳朵里,记在了心里,更在以后的生活中,化作了实际的行动。
“十年动乱”结束后,有一天,李苦禅把儿子叫到身边来,说有关部门通知去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他再三嘱咐儿子:“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还人家啊!”结果,还真让他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了一卷二十件没有装裱的黄宾虹的作品,还有两三件写有李可染的上款。
李燕谨遵父亲的嘱咐,当即把它们交还给了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了李可染。李可染见心爱之物“完璧归赵”,欢喜得不得了。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为何不趁这个机会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应该的!”
李苦禅逝世后,李燕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这件事。可以说,父亲的品格教育对李燕的影响非常深远。李苦禅教子要有好品格,这正如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其实,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通常不在于怎样说,而在于怎样做,在对孩子品格教育方面尤其是这样。
教子点睛:
对孩子来说,品格的塑造远远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为品格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础。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孩子的品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积极培养他的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