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 让孩子为他人着想

让孩子为他人着想
叶圣陶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他强调,凡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
三个孩子一起跟着父亲学写作,就像在进行一场竞赛,每个人都有一股想超过他人的劲头。孩子的原稿写得很潦草,经父亲一改,圈掉的圈掉,添上的添上,连他们自己都不容易念下去了。叶圣陶总是对孩子们说:“要想到别人。”交到印刷厂付排的稿子,要为排字工人着想,他自己的稿子,总是誊抄得一清二楚。
一次,叶圣陶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他手里。
他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他接着又举例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他反复告诫儿女们,一定要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冬季的一天,儿子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他就在背后提醒:“怕把尾巴夹着了吗?”
这样次数一多,他再不用这么长的句子,只要喊:“尾巴!尾巴!”孩子就自觉地把屋门带上了,并渐渐养成了冷天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围绕开关房门这件事情,他还多次告诫孩子: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或带上,要轻轻地开关。
抗战期间,叶老写了一篇文章——《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分析了“不养成什么习惯”和“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的危害性,并深刻地指出:“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有时难免认为自己权利特殊,可以去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常常也就无所顾及。这时,父母就应该想办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懂得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
教子点睛: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想让孩子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尊重他人”教育,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并且让他逐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