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计越多抱怨越多
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过。
威廉认为,凡是太过于算计的人,都是活得相当辛苦的人,又总是感到不快的人。
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是痛苦的。
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布满了冲突。
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于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如此积累便是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有好日子过?
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的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成为算计者挥之不去的念头,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心上。生命变得没有彩色。
而更有趣的是,威廉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极为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华盛顿的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分钱。他知道方圆三十里内,哪家快餐店能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至于哪辆公共汽车比哪辆公共汽车便宜五分钱,什么时候看电影门票最低等。威廉可以说是全美之最。
正因为这样,威廉得了一身病。三十岁之前,他总与医院打交道。当然,他也知道哪一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不过那时他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更不要说快乐了。物极必反。威廉在他三十二岁那年终于醒悟了。他开始了关于“能算计者”的研究。追踪了几百人,结果得出了惊人的论述。
很多人都曾经说过“难得糊涂”四个字,但真正理解其含义的,又有几人呢?
当初郑板桥为官之时,将官场、世事看得太清楚、太明白、太透彻而又无以为释之时,又因其性情刚直,不谄媚、不圆滑,而不平不公之事太多,凭一己之力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只好在“糊涂”之中寻求遁世之术。
如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越聪明越好,越聪明越显示自己为人处世的高明。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聪明过头,并非是件好事。王熙凤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吗?看来一个人还是别过于精明,知道的太多,事事计较,反而会让人伤神。
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别。
北宋人吕端,官至丞相,是三朝元老,他平时不拘小节,不计小过,仿佛很糊涂,但处理起朝政来,他却机敏过人,毫不含糊。宋太宗称他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有一种人恰恰相反,只要是便宜就想占,只要是好处就想贪。为了一点小利,不顾前程;为了一点小过,争个你死我活。这种人看似聪明,其实再糊涂不过。
人毕竟没有三头六臂,当你事事比别人聪明时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嫉妒,终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导致自己受到无谓的伤害,甚至牺牲。真正聪明的人,正直的人大可不必在一些琐碎小事上锱铢必较,此时“糊涂”一下又何妨?只要能在大事上、原则上保持清醒头脑就行了。为人处世,千万不要在小事上纠缠不休,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心绪不宁,而到了大事面前,却又真的糊涂了。这样的生活,太得不偿失了。
小事糊涂者,轻权势、少功利、无烦恼,则终成正果;大事糊涂者,则朽木不可雕也。
俗话说:“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这句话的本意不也就是难得糊涂的内涵吗?聪明的人表面愚拙。糊涂,实则内心清楚明白,这不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处事艺术吗?
“糊涂”常可使我们心境平静,无欲无贪,正如“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一样。没学“糊涂”学之人终于在凡尘俗世中不得安宁矣。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事情非要寻出个究竟,有时也是不现实的。多一点“糊涂”,少一点计较,何尝不是另一翻开朗、超脱的生活风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