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嫉妒别人的成功
嫉妒,就是这个可悲的心态,让我们不肯去接受别人可能胜过自己的事实,变成一个内心郁闷、面容丑恶的小人。
英国有句俗谚:“嫉妒给失败者烂泥巴,好用来扔掷成功的人。”意思是说,失败者往往因为嫉妒使然,因而恶意破坏成功者的名声。
马克·吐温说:“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妒忌心理与恶意批评,大航海家哥伦布应该感受得很深刻。据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回到西班牙后,女王特地为他摆宴庆功。
酒席上,许多王公大臣、名流绅士都瞧不起没有爵位的哥伦布,而且基于嫉妒心理纷纷出言相讽。
“没什么了不起,换成我出去航海,一样会发现新大陆。”
“驾驶帆船,只要朝一个方向航行,就会有重大发现!”
“太容易了!女王不应给他这样高的奖赏。”
这时,哥伦布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笑着问大家:“各位令人尊敬的先生,你们有哪位能把这个鸡蛋立起来?”
于是,那些充满嫉妒而又自以为能力超群的人物,纷纷开始立那个鸡蛋,但左立右立,站着立坐着立,想尽了办法,也立不住椭圆形的鸡蛋。
“哼!我们立不起来,你也一定立不起来!”大家纷纷把看好戏的目光盯向哥伦布。
只见哥伦布不慌不忙地拿起鸡蛋,“砰”的一声往桌上磕了一下,蛋头破了,鸡蛋牢牢地立在桌子上。
众人一看,骚动了起来,纷纷嚷道:“这谁不会呀!这太简单了!”
哥伦布微笑着说道:“是的,这很简单,但是,在这之前,你们为什么想不到呢?”
哥伦布一语道破这些人又妒又羡的难堪心情,但他丝毫不同情,因为他知道,与其浪费时间嫉妒别人,还不如好好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如果我们将嫉妒的心情转化成激励自己的动力,那么我们或许将会在下次自己成功时,亲身体验到遭人嫉妒的感受。
嫉妒集中表现为心理上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的环境中,某些人在一些方面如才学、收入、穿戴、成就、人际关系等高于自己时,立即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甚至嫉恨的情绪,并试图以种种方式中伤、诋毁他人,以维持心理平衡。在攻击方式上,依据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程度而定,多以暗中较量、曲折迂回的不公开方式出现。
嫉妒使人们对同事在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采取贬低、冷落,甚至恶意中伤的态度;对兄弟姐妹受到长辈的宠爱感到不满和愤恨;若是自己容貌欠佳,身材不理想则会对天生丽质者产生无名的嫉妒之火。嫉妒还使人们对恋人或配偶以前的生活经历特别敏感,刨根究底,并对她们的行为及社交圈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这是一种在极端占有欲的情感支配下的行为方式。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企图压倒别人、操纵别人甚至占有他人的感情。然而往往由于自己勇气不足,优柔寡断,能力低下,手段恶劣而事与愿违。于是嫉妒者不得不经常挣扎在不良心境的痛苦漩涡之中。
嫉妒比坟墓更残酷。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成就伟大事业,便尽量低估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或者用怀疑别人动机、诬蔑别人伪善的办法,来剥夺别人可敬佩的成就。于是,因嫉妒而产生的种种心态便表现出来:或消极沉沦,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齿,恼羞成怒;或铤而走险,害人毁己。诚如莎士比亚所说:“一个生性嫉妒的女子所产生的毒害较疯犬有过之。”遭受嫉妒的一方固然如同陷入地狱里一般备受折磨,嫉妒者本身也同样犹如陷身蚂蚁窝的小虫一样受煎熬。你说,这该有多可怕?
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对嫉妒者之所害,正如铁锈之为害铁。心胸狭窄者之所以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就在于他们存心不良。不愿别人超过自己倒还罢了,要命的是,当自己倒霉之时,也要别人没好日子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伤人害己,真的别无他途了。
罗素说:“善妒的人,不但从自己所有的东西中拿掉快乐,还从他人所有的东西中拿掉痛苦。”既然嫉妒如毒素,就要转移它,不让嫉妒之火成为心中的绳索。你要明白,嫉妒实质上是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自我。孤傲和自以为是,是进取心的大敌。一滴水成不了海洋,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少不了合作,而嫉妒却总是会拆散所有的合作。因而,克服嫉妒,你我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你自己将一事无成。
巴鲁克说:“不要妒嫉。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记住,一旦你有了妒忌,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你要超越别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波普曾经说过:“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来说,嫉妒却化为竞争心。”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却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榜样,能给你前所未有的动力。事实上,每一个真正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千万不要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心里,这条蛇会腐蚀人的头脑,毁坏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