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也不过是从头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不走运”,于是伴随我们的可能是消极抑郁、悲观绝望情绪。“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事情的结局太出乎我们预料,对自己打击太大,不妨反复吟诵“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佳句,笃信“乐极生悲”“苦尽甘来”的哲理,不要忧愁、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更不要凄凄惨惨戚戚。
应该知道,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没法尽如我们心意的。同时,我们个人的力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要把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变成我们的困扰,学会把它们当成人生道路上必须要跨越的沟沟坎坎。
36岁的于娟原西南工具总厂游标卡尺装尺工。1996年下岗。如今的于娟,是贵阳市的名人。她有很多“头衔”:国务院授予的“全国青年兴业领头人”;省“十大下岗创业明星”;省个协、私协美容美发委员会副会长;娟娟美容院院长。
可是,提起于娟5年的创业历程,她自己都说,在开美容院之前,她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
1996年,西南工具总厂进入困难时期,于娟与丈夫一起息岗待工,两人的收入已不能支持家庭开支。
看着上学的女儿,多病的母亲,正上大学的妹妹,于娟与丈夫商量后决定,自己下岗做生意,丈夫则继续待工。
下岗后,于娟像很多下岗职工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摆地摊,批发小百货来卖。
每天,她蹲在路边,守着小摊,眼巴巴地盼着有人光顾。就这样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守了一个月,连盒饭都舍不得买,一算账,竟还亏了几十元。
小百货不好卖,就卖别的吧。于娟从家里挤出120元,从水果批发市场批发了樱桃来卖。可这回,樱桃一颗颗烂在家里,紧赶着处理,还是亏了50元。卖用的、吃的都贴钱,于娟又改卖穿的。东挪西借后,她去进了一批皮鞋,每天她把几大捆鞋装在蛇皮口袋里,用自行车驮着,四处叫卖。
一个秋雨蒙蒙的傍晚,她去卖鞋,艰难地在凹凸不平泥浆四溅的路上骑行。这时蛇皮袋绞入后车轮,她连人带车栽入烂泥中,几次想爬都爬不起来。
幸好一个钓鱼的老人路过,将她拉了起来,还帮她把散落满地的皮鞋捡拢来。
就这样,皮鞋生意也半途而废了。家里也没有钱让她再去“折腾”,经朋友介绍,她到雅芳公司当了化妆品推销员。
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东奔西跑,于娟患上严重的胃病和美尼尔氏综合症,脸部皮肤粗糙,还有大块大块的黄褐斑。
这样的形象去推销化妆品,就有顾客公开奚落她:“看看你自己的样子,也来搞化妆品推销。”
于娟没有气馁,她觉得很多人下岗后不再创业是因为不肯放下国企职工的架子,这对于她来说不算什么,生活嘛,谁还不都得过几道坎,她一定能干好。
于是,于娟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四处苦口婆心推销,终于让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
但是,顾客的奚落一直是她胸口的病,也让她看到商机——美容业。于娟放弃了已能养家糊口的推销工作,到一家美容院当起一个月只有150元工资的“学徒”。
在美容院打工三个月,是她学习的三个月,她全部的工资都变成了有关书籍,加上师姐的指点,她的技艺突飞猛进。
三个月时间,这家美容院已不能满足她的求知欲,在丈夫支持下,她变卖了家中唯一的电器——电视机和部分家具,来到贵阳一家专业美容美发培训中心学习,拿到高级美容师职称。
学成后,于娟借了1万元,租了一间12平方米的门面,开了只有两张美容床的“娟娟美容院”。
有了自己的目标,有了自己的天空,于娟更加努力,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洗脸按摩手法,更在化妆、文眉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从此,于娟的生活步入坦途,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于娟的美容院更名为美容美发形象中心,有240平方米,上下两层楼:有员工10余人,美容床21张,有自己的美容美发培训学校。
于娟成功了,回忆5年的创业历程,她这样说道:“想想这一生那么艰难的路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好害怕的,最糟,也不过重新再来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阳光,就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风雨。从乌云中解脱出来的阳光比从前更加灿烂,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彩虹。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此时,我们要知道,困境和挫折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它可能使我们的思想更清醒,更深刻,更成熟,更完美。
世上的路很多,归根结底只有两条:上坡路和下坡路。走上坡路,沿途可能会有荆棘刺破你的双脚,你付出了汗水、泪水和血水,也不一定走得很高;走下坡路就显得很容易,你无需把握自己,任他人把你带向何方。
我们不能借口一颗平凡的心就不去奋斗,那背离了自己生命的本质,是消极厌世。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这浮躁的世界,踏踏实实地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路。但人生路从没有一帆风顺的,所以,不妨有意发展,无意成功,锲而不舍,功到自然成。
别人的路不是自己的路,自己去走了,就有了自己的路。面对一些坎途不要退缩,不要气馁,一次两次走不过去也不要紧,要记住: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