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费力不讨好
忧虑使我们总在紧张地关注那些过去了的或是根本就还没有发生的事,剥夺了我们眼前的时光。
下面一个故事,会对人们有所启示。
一天黄昏的时候,有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黑暗的恐惧和危险,一步步移近。这个人心里明白:只要一步走错,就有可能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正虎视眈眈注意着他的动静,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胁着他,侵袭着他。他感觉非常的无助。
这时,凄黯的夜空中,几颗微弱的星光,一闪,一烁,似乎带来了一线光明,却又不时地消失在黑暗里,留给人迷茫。但是对汪洋中的溺水者来说,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贵的,都认为是救命的宝筏,虽然一根稻草是那么的无济于事。
突然间,眼前出现一位流浪汉踽踽途中,他不禁欢喜雀跃,上前叫住,探询出去的路途。这位陌生的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他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的迷途。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途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的人,那人肯定地说他拥有逃出森林精确的地图,他再跟随这个新的导引,终于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情绪的结果而已。于是他陷入深沉的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知识,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地迷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惧然。无意间,当他把手插入口袋时,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只要往自己本身去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太忙,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如同这位流浪者,你天生具有一份内在的地图,指引你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情绪性的恐惧是多余的。假如任何人告诉你别的,那他一定没有找到他自己。
解除恐惧的办法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得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的恐惧,不能随便听信他人,不要因为他自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放弃自我明智的追寻,甚至委屈了自己。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追寻,甚至于“绝望”本身也能够帮助我们。如保罗·泰利斯博士指出:“在每个令人怀疑的深坑里,虽然感到绝望,我们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依旧不停地存在。”
为了大大小小的事忧虑,似乎已成为当代人的习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作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人中5每天至少花一半的时间忧虑。而另一项研究报告宣称,如今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因忧虑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忧虑和烦恼乃是自找的,然而,偏偏有许多人就是把焦点集中在过去的问题上,觉得不忧虑点儿这个,不担心点儿那个,就是对生活和自己不负责任。
忧虑除了作茧自缚,自寻烦恼以外,毫无用处。昨天的事无法挽回,明天的事现在也影响不了你,忧虑只是在自己浪费精力而已。
研究表明,我们在忧虑中消耗的精力,有40消耗在关于那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上,30是关于已经发生的事,22是关于那毫无意义的芝麻小事,4是关于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以上加起来消耗的96精力,都花在了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只有4的忧虑是关于我们能真正付诸实行的事情。
然而,情况不止这么糟糕。为我们所能控制的事情而忧虑也是浪费精力,既然我们可以控制这些事情的发展,只需照做就是,何必忧虑呢?
总之,为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事而忧虑是白费心思,反正自己都不能起什么作用,不如顺其自然;为我们所能控制的事担忧也是白费,因为你可以控制事态不向你忧虑的方向发展。结果是,我们的忧虑是百分之百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忧虑不仅对我们毫无积极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很多的害处。忧虑使人恐惧、不安、内疚和懊悔,过多的忧虑会对你造成精神紧张、不安、压迫感、头痛、突发惊吓、心血管疾病、胃溃疡以及其他很多很多毛病。忧虑使我们身心都饱受重创。
当有什么让我们忧虑的因素出现时,把时间用来忧虑,实在是浪费精力并且自找罪受。卡耐基说过:“如果有什么事能变得糟糕,它就是会变糟糕。”有创造力的人从不担心和忧虑,他们知道,困难是人生必经之事,不可能消除所有的困难,因为我的困难总会接踵而来。并且他们也知道,困难虽然源源不断,但总有办法克服。
当一个困难出现的时候,有创造力的人会想出一个办法来消除,他们要是跨不过去,就会钻过去,若是钻不过去,还可以绕过去。有那么多的选择,一点也不用为困难而担忧。主要的是,搞清楚现在到底有没有困难,如果没有困难,当然很好,你可以不用担忧,从而能专注地把握眼前的事物;倘若有困难,也不错,因为那就有新的挑战可以面对,新的问题可以解决。当你专注于眼前的困难时,你同样也把握住了现在,把握住了生命的本质。
为问题而忧虑,会剥夺你的精力和健康,而这些精力和健康本来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享受生活的。你应该有这样一种健康的心态:其实什么事都无所谓,没麻烦固然好,有麻烦也不错。如果你能把这种信念深深地根植于脑海中,忧虑就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