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 第六章

活得太累,就是因为放不下
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有一位老太太生病了,她没事总唠叨着完了的话,结果身体越来越差,原来不太重的病,反而越来越厉害。相反,另一位老人已然做了癌症切除手术,但她想得开,反正都活了快80岁了,死了也值了,管它呢?越是这样想,老人越精神振奋,每天照样拄着拐杖到处去玩、去转,一年多下来,病情并未恶化。
从健康的角度讲,得病是很正常的,吃五谷杂粮,不得病怎么可能呢?但是也很奇怪,有些身体极差的人群,反倒活得很健康,而有些条件很好的人,反倒得了病。原因何在呢?答案是:凡事放不下的人,最容易染病,而凡事放得下的人也最心宽体胖。难道不是吗?
年过八旬的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奥运会上,有许多运动员患得患失放不下,本来挺有能力夺冠,结果反倒丧失了机遇。而有些人一切都放得下,原本没有能力夺冠,反倒发挥超常,一举夺冠。
生活中,有些人总想什么都得到,凡事都放不下,结果越是放不下,越得不到。而有些人凡事都随遇而安,不但可以绝处逢生,而且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还有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上去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等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
“文革”期间有位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的师级干部,他因不服“四人帮”横行而被打成“老右派”。当时批判他的大字报辅天盖地。但这位干部也真绝,大热天居然披着棉大衣去看大字报。别人以为他“发寒热”,他却幽默地说:“这就叫心定自然凉。”有位著名演员在受审查的“牛棚”里,不但说笑如常,而且还自编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还在用此法锻炼身体,年过八旬照样到戏曲沙龙引吭高歌。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这些都是特殊情况下特殊人物的特殊放得下。
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幸福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