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刚蒙蒙亮,鸡鸣声还在远处的村庄里回荡,汪凝便已经起身,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灶膛里的火苗舔舐着锅底,映红了她清瘦的脸。
她亲手做了好几个大白面馒头,又用家里剩下的腊肉切了薄薄几片,炒了一盘香气四溢的小葱腊肉。
最后,她又专门给刘凤年准备了一碗粥,用昨夜剩下的米面,熬得浓稠香甜,这碗粥里。
饭桌上,三女和刘凤年围坐在一起,气氛静谧而温馨。
汪凝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假戏真做了!
现在他和刘凤年关系到底如何确定呢?
她拿起一个馒头,递给刘凤年,轻声说道:“傻子,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
刘凤年接过馒头,没有多言,只是默默地吃着。
汪凝这是在关心他,但他不能表现得太过感性。
他依旧维持着那副憨傻的模样,只是在吃完饭后,语气沉稳地交代道:“我不在的时候,你们把门窗锁好,尽量不要出门。”
他看了看她们微微隆起的肚子,心里更是多了几分沉重。
这种乱世,孩子诞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慕容玉,语气多了几分郑重:“玉儿,你别再下地了,我已经找王大娘打点好了,她会帮我们照顾田产。
你就在家好好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汪凝和淑云。”
慕容玉闻言,心中一暖,她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那种农活的确不好做。
关键,她一个琴棋书画的人,耕地,真是没学过啊。还没打理好良田。
万一间接导致粮食不能丰收可咋整?
交代完毕,刘凤年背上行囊,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便匆匆离开了家门。
若是因为自己耽搁,导致被判为逃兵,那自己可就惨了。
好在他的村庄距离军营驻扎地不算远,按照自己的脚程冲过去,问题不大,不会迟到。
一回到军营,刘凤年就感觉氛围有点古怪,总感觉大家很亢奋。
往日里,军营里总是死气沉沉的,只有操练的号子声和士兵的抱怨声。
可今天,他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仿佛有什么好事要发生。
他心里一凛,保持着冷静,没有多问,只是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军营。
回到自己的军营,刘凤年把独立的床铺铺好,其余九名伍长也陆陆续续地凑来。
他们拍着刘凤年的肩膀,眼神里带着一丝调侃,对刘凤年回应笑着。
刘凤年狐疑是有什么好事?
他看着这九名伍长,他们脸上都带着笑意,似乎在替他高兴。
他心里盘算着,这些人在军营里都是老油条,无利不起早,他们这么做,一定是有什么好处。
“老弟,别愣着了,赶紧去点名吧,去了就知道了。”
一名伍长笑着说道。
刘凤年没有多言。
他点了点头,便跟着他们,一同去了军营点兵处。
当一个管营走出来,对着册子全部念完名字,对应上将士后,大家都松了口气。
幸好这次没有逃兵,不然就惨了。
要知道一个人逃兵可是会连累大家伙的。
在乱世之中,一人犯错,全家连坐,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然后,一个身穿军服的人走出来,大家认出来,那是负责他们这片区域的副押正。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威严。
副押正直接点名,让刘凤年、汪狗子,还有一名考核优异的外乡兵卒出列。
三人被公然委任为伍长,并且可以在新兵营任意挑选三十人作为自己的下属,还有额外奖励的二十两银子。
刘凤年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喜。
刘凤年当即选了同村的阿虎,这是他早就物色好的人,阿虎身体壮实,为人忠厚,是值得信赖的人。
然后他又陆陆续续挑选了一半同乡人和外乡人,三十人直接凑齐了。
他心里盘算着,同乡人可以信任,但也要有外乡人,这样才能制衡,不至于一家独大,也方便他管理。
刘凤年没忘本,毕竟人情世故这一块得维持。
他追上副押正,从怀里掏出刚才领取的二十两银子,分给副押正十两银子,笑呵呵的套近乎,说:“押正大人,今后免不了劳烦您了。”
他心里清楚,现在上司换人了,那就得换着来舔了,总不能晋升了伍长还去巴结许伍长他们吧?
副押正见他这么懂事,小嘴也甜,笑呵呵的拍着他肩膀,反过头来对着他挑选那三十人喊:“今后你们就是刘伍长的人,谁要敢不老实,军法伺候。”
大家被军训了这么久早就老实了,更别说他们还被新兵营的兵王挑选中,当即应下。
继而,副押正还贴在刘凤年耳朵旁说,作为新晋伍长,可以在军营中被流放的官家女眷挑选媳妇。
马上就会来一批好货,记得到时候眼睛擦亮点,弄个婆娘回去。
刘凤年一听,当即对向他透露消息的副押正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