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边关造反,从娶妻开始 > 第18章  从军!

一缕熹微的晨光穿过窑洞的缝隙,洒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上,唤醒了沉睡中的刘凤年。
他睁开眼,只觉神清气爽,浑身充满了用不完的力气。
这是他四倍体质增幅带来的直观感受,昨天可是四倍的坚硬和四倍的持久啊!
更是四倍的规模……
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征服欲上来了!
他缓缓起身,穿好粗布衣衫,推开门,一股带着泥土芬芳的冷风迎面扑来。
清晨的村庄,依旧是寂静的,只有几声鸡鸣偶尔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被两道充满怨念的目光打破。
在院子另一边的角落里,汪凝和杨淑云顶着一对浓重的黑眼圈,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他。
那眼神里既有抱怨,也有愤怒。
昨夜,刘凤年和慕容玉的动静实在太大,那不知疲倦的战斗,让她们两个孕妇一夜未眠。
就连平时对刘凤年知根知底的汪凝,也忍不住在心里暗骂:‘这傻子,平时装得像个木头,一旦疯起来,简直比野兽还可怕。’
貌似还比以前更甚了。
刘凤年对她们的怨气视若无睹,他脸上那副傻里傻气的笑容,仿佛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抱怨。
没再停留,径直走向村子外的一处偏僻山坳。
这是一个隐蔽的角落,平日里人迹罕至,只有一些山里的野兔偶尔出没。刘凤年在这里开始练习行军拳。
他的动作不再是当初那样青涩,四倍增益带来的力量,让他每一拳每一脚都充满了刚猛霸道的气势。
拳风呼啸,带着破空之声,在寂静的山坳里回荡。
他将一整套拳法打完,浑身大汗淋漓,但体内的力量却仿佛又被淬炼了一番。
他没敢松懈。
兵器有了,武艺也有了,但他的底牌还远远不够。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面板,可怜的四倍增益,在真正的战场上,这点力量还远远不够。
他需要更多的增益,族谱需要更多的“家人”,才能在这个乱世中安身立命。
一晃眼,十几天过去了。
从军的日子越来越近,村子里的生活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这期间,村长将田产分发了下来。
刘凤年家分到的是彩云村一处最肥沃的田地,足足有五亩多。
这片田地靠近水源,土壤肥美,将同村人馋得不行。
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为何当初汪狗子会急着将妹妹嫁给刘凤年这个“傻子”,原来这其中另有玄机。
汪狗子很殷勤地担任了庄稼汉角色,将这五亩良田视为己有,成天在田里忙碌着。
也不嫌脏嫌累,成天就站在刘凤年家的田产上,恨不得睡在那。
而汪凝、杨淑云和慕容玉三女则负责帮衬,她们大多都种植了小麦,在这个饿殍遍野的乱世,温饱是第一要务。
至于蔬菜,则是暂时不考虑。
很快,就到了刘凤年即将从军的日子。
三女为他准备了一顿丰盛的践行饭。
桌上摆着米饭、肉食和蔬菜,香气四溢。
然而,吃饭的却只有刘凤年和汪狗子。
汪凝和杨淑云因为身怀六甲,所以没有亲自伺候他。
所以导致慕容玉则是因为这十几天里被刘凤年折腾得不轻,早已下不来床。
刘凤年看着空荡荡的桌子,心中并没有任何不满。
在这个家里,只有他能出去打拼,她们,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然后,为他诞下子嗣。
汪凝也并非铁石心肠,她将一部分米面肉留了下来,一会儿打算端给慕容玉。
“吃吧,多吃点。”
汪凝和小乞丐一同开口,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这里有一袋干粮,你带上,路上也能有个吃的。”
小乞丐将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递给他,里面装满了烤好的面饼。
刘凤年接过布袋,点了点头,然后从怀中掏出折抵成铜板的银两,放在桌上。
“收,收……!”
他指了指后山方向。
意思很简单,如果见势不对,就躲进后山我安置的避难房里,将就几天。
他这次行军,确定了地点就在距离彩云村不远的军营驻扎地,但入了伍,就身不由己了。
因此,他只能等到休沐的时候,再回来看看。
刘凤年算了算,留下来的铜板足够三女支撑一月,何况,现在全民皆兵,只要不是山海关的防线崩了,在县城管辖范畴就乱不了。
虽说近期有小偷小摸这种的,但现在战事紧张,治安还算严谨点。
刘凤年心中盘算着,等他安顿下来,一定要和负责彩云村的巡逻管事打好关系。
人情世故这一套,在华夏大地,几千年来都无法更改。
“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汪凝说道,眼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小乞丐也点了点头,她知道刘凤年是个有心计的人,他的安排,肯定万无一失。
交代完毕,刘凤年跟着汪狗子背上干粮,朝村口走去。
一路同行的,还有村子里几十号青壮。他们神情肃穆,眼中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人的不舍。
彩云村的村口,拉长成一支小队伍,缓缓地朝着县城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