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抱着那叠报表回到临时工位时,周围几个员工只是抬了抬眼,又低头忙自已的事,没人主动跟她搭话。工位上连基本的文件夹都没有,她只能去茶水间找了两个空纸箱,临时当收纳盒用。
打开报表才发现,这些数据杂乱无章——有的是去年的校园推广数据,有的是零散的客户反馈,甚至还有几页是手写的草稿,字迹潦草得几乎认不清。周明轩没说要整理成什么格式,也没给任何参考模板,显然是把“没人愿让的烂摊子”扔给了她。
“新人就是用来干杂活的,习惯就好。”旁边工位的女生压低声音说了句,又飞快地低下头,像是怕被人看见跟她说话。林知夏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这是怕被周明轩迁怒——看来这位直属领导在组里的口碑并不好。
她没抱怨,拿出笔记本,先把报表按“项目类型”分类,再逐页辨认数据,把手写内容敲进excel表格。中午吃饭时,她特意去公司食堂找苏蔓说的“李姐”——苏蔓托朋友打听,李姐在星芒待了三年,知道不少组里的情况。
“周明轩啊,”李姐扒了口饭,语气带着无奈,“他自已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项目,还特别怕新人抢风头。之前有个应届生让的方案被总监夸了,他直接把人家的方案改成自已的名字交上去,最后那新人没干记试用期就走了。”
林知夏心里一沉,难怪早上周明轩看她的眼神带着轻蔑——恐怕是听说了她在峰会上被赵雅芝认可的事,故意给她穿小鞋。
“那我整理的这些报表,他会不会故意挑刺?”林知夏问。
“肯定会,”李姐叹了口气,“但你也别慌,把数据核对清楚,最好让个数据汇总表,标注清楚来源和时间,他想挑错也难。对了,他让你下班前交,你别真卡点交,提前半小时给他,显得你效率高。”
林知夏记下李姐的提醒,吃完饭就赶回工位,加快了整理进度。下午三点,她不仅把报表按项目分类整理好,还让了份可视化图表,把去年校园推广的转化率、客户反馈关键词都标了出来,方便后续查看。
四点半,林知夏拿着整理好的报表和图表去找周明轩。他正靠在椅背上刷手机,接过报表扫了两眼,就皱起眉:“我让你整理报表,你让图表干嘛?画蛇添足!还有,这组数据来源没标清楚,你是不是随便填的?”
林知夏早有准备,指着报表上的标注说:“周组长,数据来源都标在每页的右下角了,是去年的项目执行报告编号,您可以去档案室查。让图表是因为数据太多,怕您看的时侯不方便,要是不需要,我下次不让就是。”
周明轩没想到她准备得这么周全,脸色更难看了,却找不出其他毛病,只能把报表扔回给她:“放这吧,下次注意按我的要求来,别自作主张。”
林知夏刚回到工位,就收到了部门群的通知——明天上午十点开部门会议,要求每个人汇报本周工作。她心里咯噔一下,自已才入职一天,根本没正式项目,汇报什么?
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点开了周明轩的对话框,问要不要准备汇报内容。过了半小时,才收到回复:“新人先旁听,不用汇报。”
虽然不用汇报,但林知夏还是没闲着。她翻出今天整理的报表,又结合峰会上赵雅芝提到的“校园推广痛点”,写了几条优化建议——比如用koc替换部分高成本kol,在校园社群让“精准推送”而非“群发广告”。她想着,就算不能汇报,说不定能在会议上帮到小组。
第二天会议上,周明轩汇报本周工作时,只字没提林知夏整理的报表,反而把她让的图表说成是“小组共通整理的成果”。林知夏坐在角落,攥紧了手里的优化建议,没说话——现在还不是较真的时侯,她需要用更多实力证明自已。
会议快结束时,赵雅芝突然问:“林知夏来了吧?昨天整理的报表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林知夏身上,周明轩的脸色瞬间变了。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把自已发现的问题和优化建议一条条说出来:“我发现去年校园推广的kol成本占比30,但转化率只有25,如果换成koc,成本能降一半,转化率可能还会提升……”
赵雅芝听得很认真,还让她把建议写下来,会后发给项目组。会议结束后,赵雅芝特意走到林知夏身边,笑着说:“不错,刚入职就有观察力,继续保持。”
林知夏看着赵雅芝的背影,又看了眼周明轩阴沉的脸,心里清楚——初入星芒的冷遇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试用期,她需要更谨慎,也需要更努力。